摄论三卷十一页云:声闻等智,与菩萨智,有何差别?由五种相,应知差别。一、由无分别差别。谓于蕴等法,无分别故。二、由非少分差别。谓于通达真如,入一切种所知境界,普为度脱一切有情;非少分故。三、由无住差别。谓无住涅槃,为所住故。四、由毕竟差别。谓无余依涅槃界中,无断尽故。五、由无上差别。谓于此上,无有余乘,胜过此故。世亲释九亲子六页云:此中显示声闻等智,与菩萨智,五相差别。无分别差别者:谓声闻等,缘于蕴等,分别识生;非菩萨智,分别蕴等。非少分差别者:谓显三种非少分性。一、所达真如,非少分性。二、所知境界非少分性,三、所度有情非少分性。所达真如非少分性者:谓菩萨智,具足通达补特伽罗法无我性。声闻等智,入真如时,唯能通达补特伽罗无我之性。所知境界非少分性者:谓菩萨智,普缘一切所知境生。声闻等智,唯缘苦等诸谛而生。所度有情非少分性者:谓菩萨智,普为度脱一切有情,勤趣菩提。声闻等智,唯求自利。无住差别者:谓菩萨智,正为安住无住涅槃;非声闻等。是故差别。毕竟差别者:谓声闻等,于无余依涅槃界中,一切灭尽。菩萨于此涅槃界中,功德无尽。是故差别。无上差别者:谓声闻等,上有大乘。其菩萨乘,无复有上。是故差别。为显此义,说一伽陀。世出世满中者:谓于色无色界世界满中,及于声闻乘等出世满中。无性释八卷十五页云:此中显示声闻等智,与菩萨智,五相差别。无分别差别者:谓声闻等智,就四颠倒,名无分别。诸菩萨智,于一切法乃至菩提,皆无分别。非少分差别,复有三种。一、通达真如非少分差别。谓声闻等,入真观时,唯能通达补特伽罗空无我理。是诸菩萨入真观时,具足通达补特伽罗及一切法空无我理。二、所知境界非少分差别。谓声闻等,唯于苦等谛中智生,即名修习所作已办。是诸菩萨,普于一切所知境界无倒智生,乃名修习所作已办。三、所度有情非少分差别。谓声闻等,唯求自利尽无生智,正勤修行。是诸菩萨,普为济度一切有情,求大菩提。于此三种非少分别中,声闻菩萨,智有差别。无住差别者:谓声闻等,唯住涅槃。是诸菩萨,具足悲慧增上力故;无住涅槃以为住处。毕竟差别者:显声闻等,与诸菩萨,于涅槃中,有大差别。谓声闻等,住无余依涅槃界中,身智永尽,如灯焰灭。是诸菩萨,得成佛时,所证法身,穷生死际,无有断尽。如无色界,相续不坏。由此差别,智有差别。无上差别者:谓声闻乘,上有独觉。独觉乘上,复有大乘。其菩萨乘,即是佛乘。更无有上。由此五相,应知声闻与诸菩萨智有差别。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物名)刻佛法僧宝四个篆字者。押于道场疏。...(譬喻)智慧之云,如来之覆一切众生,如大云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慧云含润,电光晃耀。...乃于一日间,持守八关斋戒,精进修行之谓。 p27...不动者,谓已离遍净欲,未离上欲,苦乐灭无为。...【粗行细行】 p1473 集异门论十一卷九页云:若麁若细者:云何施设麁行细行?答:观待施设麁行细行。复如何等?答:...表示天台宗五时判教中第四般若时特征之用语。全称转教付财融通淘汰。语出谛观之天台四教仪。于般若会座,须菩提等声...梵语 haritakī,巴利语 harītaka。意译作天主持、天主苻来。又又作呵利勒树、诃梨怛鸡树、呵梨得枳树、涩翁树、苛...【相续有五】 p0838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二卷十页云:相续有五。一、中有相续,二、生有相续,三、分位相续,四...(术语)大地震动,有三种之六动:(一)为动六时也。长阿含经二曰:一佛入胎时,二出胎时,三成道时,四转法轮时,...指五障。譬指修道之五障、女子五障,及欺、怠、瞋、恨、怨等五障,犹如云之蔽覆于物,令其不得成就之意。(参阅“五...梵语 kunta,巴利语 kuntha。原意指小虫、昆虫。意译作捃多蚁、蚁子、折脚蚁等。为蚁类之一种。此外,亦指一般之蚁...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
发心,又作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发心是指发无上菩提之心,为发菩提心的略称。也就是发起求解脱苦...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自誓受戒的时候,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见到瑞相。如《梵网经》中说: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
前些日子,有位长期住在美国修行的法师写信给我,提到一些佛法方面的问题。这位法师非常客气,首先表示非常惭愧,恳...
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到动手打人。他扯破了农妇的衣服,农妇抓破了他的脸。后被赶来...
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归根结底是因为贪图欲望,正如一位大德所言:众生欲除苦,奈何苦更增;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亲近善士 学佛依止考察善知识,要有证德像恵能大师这样的,有教德玄奘法师这样的,有达实性德像虚云老和尚这样的,...
朋友来喝茶聊天,问说: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最好? 我说:无事最可贵。 朋友不明其意,说:既然无事最可贵,又何必忙着...前面我们看了日记《都摄六根打禅七》知道了拜经在打七过程中的作用;知道了拜经能实现忏悔、舒展我们的筋骨、帮助克...
声闻等智与菩萨智五相差别
【法相辞典】
【声闻等智与菩萨智五相差别】 p1395
上篇:声有二种 | 下篇:应 |
据大智度论卷六十三载,佛入灭后五百年,小乘之异部杂出,而为五百部。五百部非指实数,系形容为数众多之语。 p108...
三宝印
慧云
一日斋
不动
粗行细行
转教融通
诃梨勒树
相续有五
六种震动
五云
捃多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发心的意义与类别

佛教徒如何对待所谓的「瑞相」

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乱

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

心开意解(法语短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