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盖,乃廅之误。廅楼亘为梵语 avalokite?vara 之音译,意译为光世。即观世音菩萨。[可洪音义卷二下] p5911...(杂语)佛之别名。大日经疏十七曰:尾扶是佛之别名,亦是法王义,谓声便故用此音说也。梵Vibhū。...梵语 lokottara,巴利语 lokuttara。略称出世。超出世间之意;即出离有漏系缚之无漏解脱法。为“世间”之对称。又世...亦名:摇身戒释名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摇身者,左右戾身趋行也。”资持记释云:“戾,曲也。”(事钞记卷二五·...全一卷。唐代菩提流志(572~727)译于长寿二年(693)。又作有德女所问大乘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旨在显扬...【自性增益】 p0598 瑜伽八十卷三页云:何等名为自性增益?谓差别增益为所依止,由诸愚夫遍计所执所有言说自性...(术语)谓佛之智慧也。众多无量而称说不能尽,故名。...(术语)称闻佛法信受者曰善亲友。观无量寿经曰: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则我善亲友。...【法位】 真如之异名。真如为诸法安住之位,故名法位。《法华经·方便品》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宗镜...断尽一切烦恼的阿罗汉。...又作嗢勃。即木果。其状似木瓜而稍大,芳香可口。[慧琳音义卷五十三] p4177...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普贤菩萨行愿赞...
【原文】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
一年夏天,有位爸爸准备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海边戏水。前一天晚上,他召集孩子们说: 明天到海边去玩,我们订定一些注...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只会发愿求生三界,在五浊三涂中救受苦众生。是什么原因要...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力能为者,认真为之。 不能为者,亦当发此善心,或劝有力者为之。或见人为,发欢喜心,出...人生如大海,如何从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的彼岸,必须依靠佛法的慈航普渡。所谓欲无痛苦须学佛,各有因缘莫羡人。每个...
在我们生命当中,主导我们见闻觉知的,不是你的眼根,也不是嘴巴,真正的背后的本来面目,最终的主人翁,其实是我们...
于七情,医家、佛家都有自己不同的介绍,对于中医学来说,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下面我们...
相传世尊释迦牟尼佛降生之际,天人敬献「八吉祥」为供养;是故,此八物甚为尊贵殊胜,一直以来,受到佛弟子及信众之...
三心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一根本心谓第八识心王。能含藏善恶种子。出生染净诸法。故名根本心。(第八识。即藏识也。)二依本心谓第七识依根本而生。能与第八识传送染净等事。故名依本心。(第七识。即末那识也。)三起事心谓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对六尘之境。能起分别染净等事。故名起事心。(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上篇:三无性 | 下篇:三识 |
梵语 cakra,巴利语 cakka。又作灼羯罗、斫迦罗、斫迦婆罗。为金刚、坚固、轮铁等意。例如梵语之 Cakravāda,乃指...
盖楼
尾扶
出世间
摇身白衣舍戒释名
有德女所问经
自性增益
不可称智
善亲友
法位
漏尽阿罗汉
乌勃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

遵循生活的规则

《净土十疑论》白话译文

大善人要做大善事,障碍别人实际是障碍自己
佛弟子修学的四点建议

【推荐】主导我们的见闻觉知,其实是那一念心性

「七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