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蜫勒,梵语为 pitaka 或 petaka,又作昆勒、鞞勒、錍勒,或作昆勒,意译作箧藏。大迦旃延所造之论部名称。大智度论...(人名)铃声比丘其形甚丑陋,称为丑陋比丘。...(术语)Vibyā,译曰明,真言之别称。真言能破众生烦恼之闇障,故名明。演密钞一曰:明者明咒,真言之别称,梵语尾...指佛菩萨之智。三智之一。诸佛菩萨观察一切诸法寂静之实相,证得如来地之智慧;此一智慧超出凡夫、外道之世间智与声...亦名:摇身戒开缘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不犯者,或病,或为人打,戾身避杖,或恶兽触,或逢担刺戾身避,或度坑摇...即有因缘关系之意。一般指于佛道有缘者。亦即指有闻法得解脱机缘之众生。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四上):“有缘众...【自性分别】 p0598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一页云:云何名为自性分别?谓于一切色等想事,分别色等种种自性,所有寻...(经名)与不可思议解脱经同。华严经之异名也。智度论三十三曰:佛为诸大菩萨说不可思议经,舍利弗目莲在左右而不得...(人名)摩耶夫人之父名。佛本行集经五曰:时迦毗罗城相去不远,复有一城名曰天臂,彼天臂城有释种豪贵长者,名曰善...【法身】 指佛所说的正法、佛所得的无漏法,及佛的自性真如。二身之一,三身之一。又作法佛、理佛、法身佛、自性身...(术语)有二种:一,三千尘点劫。一,五百尘点劫。...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
念佛人能够由专修净业这种善根,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受人天报,...在一个大丛林中,有位七十几岁的老和尚。他从十几岁到丛林修行后,就一直负责掌厨的工作。 当他年老时,当家师父就...
有位年轻人热衷于事业,一心想发大财,每天早上他都会先绕道到城隍庙拜拜,祈求城隍爷多赐予福禄后才去上班。有一天...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实是三类病,佛陀说三类病。 一个是四大不调的病。 你饮食不调,受了风寒,这样的病你就不要求念...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沩山灵佑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弟子石霜楚圆正在筛米,被灵佑禅师看见了说:这是施主的东西,不要抛散了。 我并没有抛...
在修行当中,我们一般凡夫有三种过失。 第一种人,凡夫的过失。这个凡夫,指的是造恶凡夫。说,一切的凡夫众生,他...
三识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一末那识梵语末那。华言染污意。染污者。谓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惑常俱。意者。谓常思虑第八识度量为我。即第七识也。二阿赖耶识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谓此识能含藏善恶诸法种子。即第八识也。三庵摩罗识梵语庵摩罗。华言清净识。翻译名义云。第八阿赖耶。若至我见永不起位。即舍赖耶之名。别受清净之称。即第九识也。(我见永不起者。谓诸惑净尽也。)
上篇:三心 | 下篇:三种相 |
梵名 Vātsī-putrīyāh,巴利名 Vajji-puttaka。为小乘二十部之一。音译跋私弗底梨与部、跋私弗多罗部、婆蹉妒路...
蜫勒门
丑陋比丘
尾你也
出世间上上智
摇身白衣舍戒开缘
有缘
自性分别
不可思议经
善觉长者
法身
尘点劫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极乐世界的天人
把握当下,做就对了

处世要有因果观念

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如何去消除病苦

观不净相,生大厌离
一粒习气之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