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杂语)不多求曰少欲。得少而不懊恼曰知足。无量寿经上曰: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法华经劝发品...【有翳】 p0536 瑜伽七十卷十二页云:慧眼,于诸外道,说名有翳。...【五无量】 p0259 瑜伽四十六卷十五页云:又诸菩萨、于五无量,能起一切善巧作用。何等为五?一、有情界无量。二、...合称为二缚。子即因,指烦恼;果即结果,指苦果。烦脑能生有漏之果,是为因,经常系缚有情,故称子缚;有漏之果亦系...亦名:当分互用 子题:但违施心得互用罪、寺庄、硙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当分互用。谓本造释迦,改作弥陀;本作大...隋代佛教,是从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到恭帝义宁二年(618 )中国隋王朝一代三十七年间的佛教。隋、唐时代是中国...【空有三】 p0787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空有三者:一、无性空。性非有故。二、异性空。与妄所执自性异故。...【胜利】 p1101 此释住学胜利之胜利。瑜伽八十二卷十页云:此中胜利者:是功德增进、圆满、名之差别。如说当观十种...(术语)亦曰一门即普门。言通一法则达一切法之道理也。大日经疏一曰:从此一门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门也。...(术语)又单曰应身,化身。三身中之第三。自真体变现者。...【远近二种增上缘】 p1258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一页云:此增上缘、复有二种:一、远,二、近。复言:世尊!此增上...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
前面讲了受持《普贤行愿品》的障碍熟溜病(念熟了就随口溜,心不随文作意),今天就讲讲对治它的办法。 第一个方法...
一、 阎浮百苦镇煎熬 赖有摩提路匪遥 六字洪名真法界 一声凡念海全潮 浊流寸寸清珠映 暗室尘尘宝炬招 千古东林风...问: 请教师父,诵经人是不是必须持五戒?有人说如果不持五戒,诵经的功德会少或者几乎没有功德。但是五戒对初入佛...
一个人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成佛之后,所谓心转则一切转,内心转凡成圣以后,整个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整个无情的大...
父母、兄弟、姊妹、丈夫、妻子、儿女等虽是亲人,亦是利益的结合。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表现为暂时的合作,能想到一起...
居家八法出自《杂阿含卷四九一经》,是佛陀教导在家人过好生活,以获得现实、未来利益和安乐的八种方法。此经是佛陀...
我们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是活在个人的欲望中。我们为什么愿意做义工呢?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我愿意牺牲我的精...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应用什么方便,又有次第的方法,来修学佛法,请法师开示? 衍...
二种庄严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庄即端庄。严即严饰。谓智慧福德二种。皆能庄严法身也。一智慧庄严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究竟。无明净尽。佛性现前。所有智慧。能显法身。是名智慧庄严。二福德庄严谓诸菩萨修行六度。万行具足。所有福德。能显法身。是名福德庄严。(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上篇:金刚二义 | 下篇:二经体 |
日本镰仓中期以来于和歌山县高野山金刚峰寺所开版之佛典,近代称为高野版。现存最古之遗典为建长五年(1253)之三教...
少欲知足
有翳
五无量
子缚果缚
三宝物当分互用
隋代佛教
空有三
胜利
一门普门
应化身
远近二种增上缘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推荐】如何对治诵经中的有口无心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开愿法师:念经需要持五戒吗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成佛不能分内外

家庭不光是亲人的聚合,亦是利益的结合

佛陀开示居家八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