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不多求曰少欲。得少而不懊恼曰知足。无量寿经上曰:“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法华经劝发品曰:“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涅槃经曰:“狮子吼菩萨问云:少欲知足有何差别?佛言: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化为身】 p0386 瑜伽三十七卷七页云:化为身者:化似自身,或不相似;化似他身,或不相似。又所化身,若自若他,...【一切法皆无自性】 p0010 瑜伽七十三卷十页云: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皆无自性?答:由依彼彼所化势力,...(术语)法华经妙音品曰: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同药王品曰: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陀罗尼者,总持不失之力用也。就...【依无事惑与依有事惑】 p0772 俱舍论二十五卷三页云:以修断惑、各有别事,卽是可意不可意等。于所缘境,此相...【苦真是苦】 p0843 法蕴足论一卷二十页云: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苦真是苦?谓正开示生苦、老苦、病苦、死...总括诸法为十二处,摄属于法处而为意处之所对者有五,称为五种色法。即: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遍计所起色、定...(术语)天台所立五时教之说,以第四时之般若经为淘汰教,说诸法皆空之理遣荡一切之执情也。四教仪集注上曰:以空慧...(术语)四种曼荼罗之一。经论之文字言语并经论之义理及真言之种子陀罗尼等,凡关于法文义理者悉名法曼荼罗。以此为...(?~619)梵名 Dharmagupta。又作达摩崛多、笈多、法密、法藏。隋代译经僧。南印度罗啰国人。刹帝利种姓。二十三...(一)总持之法门。总持,为梵语 dhāranī(陀罗尼)之意译,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有法、义、咒、...又作五秘密菩萨、五金刚菩萨。指密教金刚界之金刚萨埵及欲、触、爱、慢等五金刚菩萨。又称金刚萨埵、金刚箭、金刚喜...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有人这样问过我说:师父,我现在还不能忌口。(所谓不能忌口者,就是不能吃素),我念佛有功德没有呢? 我说:有。...
佛世,大目犍连事母至孝。母死出家,精进行道,得六神通。见亡母生饿鬼中,持饭往饷,饭化猛火,目犍连痛哭白佛。佛...
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称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一期名今,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二约刹那名今,一念相...
「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修行若不能忍辱,面对批评、恶骂、挫折或逆境,便气沮意丧,只喜欢他人...
在汉地,流传最广的长咒是《大悲咒》。我第一次知道有《大悲咒》,还是缘于那位让我背《心经》的居士。但真正持诵《...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自古相传,凡是作为一位禅师,一生之中必须到这里来参拜一次...
近在网络上看到不少去死吧、你是猪之类的不文明用语。虽然网民们只是一时情绪,并无特别恶意,但其造成的影响却不容...
少欲知足
【佛学大辞典】
上篇:少净天 | 下篇:少康 |
行事钞·对施兴治篇:“四分,宁以热铁为衣,烧烂身尽,不着信心男女衣服;宁在铁床烧身焦烂,不受信心好床卧具;宁...
化为身
一切法皆无自性
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依无事惑与依有事惑
苦真是苦
五种色法
淘汰
法曼荼罗
达摩笈多
总持门
五秘密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吃肉时如何善用其心

大孝中的大孝

具足信愿的佛号,才有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功德

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大悲咒》的相貌

祖师与你有什么冤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