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梵名 Dharmagupta。又作达摩崛多、笈多、法密、法藏。隋代译经僧。南印度罗啰国人。刹帝利种姓。二十三岁于中印度究牟地僧伽蓝出家,二十五岁受具足戒。后与同伴六人东行,历游沙勒、龟玆、乌耆、高昌、伊吾、瓜州等地,于开皇十年(590)抵达长安,同伴或殁或留中途,入京时仅师一人,奉敕住于大兴善寺。大业二年(606),与阇那崛多(梵 Jñānagupta)于洛阳创设翻经院(官立译经机构),译有大集念佛三昧经、摄大乘论释等九部四十六卷。师生性柔和,威容祥正,端居寡欲,居止三十年,学者风从。唐高祖武德二年入寂于洛汭,世寿不详。[续高僧传卷二、开元释教录卷七] p567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动物)Śāri,鸟名。【又】舍利弗比丘之母名舍利。【又】(术语)新作设利罗,室利罗,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巴利名 Maddakucchi-migadāya。为“曼达库直(巴 Maddakucchi)之鹿野苑”之意。系位于王舍城之园林。南传相应部第...梵语 āyu-kasāya。又作寿浊。为五浊之一。谓于末世之际,人的寿命因烦恼、邪见等恶业增长、炽盛,而次第短缩。浊...指永恒。永远一词,可分为三种概念:(一)无限之持续性,即时间无限持续者,此乃一般人之时间概念。(二)无时间性,即...祖,指禅宗之达磨祖师。佛篱,即佛门;祖室,即禅门。佛篱祖室,即泛指佛教、佛道、佛门。[猿蓑集幻住庵记] p275...指修习舍弃身、命、财三种,而得坚固不坏之法。修道者忘却身命、弃舍财宝等,而获得无极之身、无穷之命、无尽之财,...《七系付法传》,又名《宝源录》,是明末西藏的佛教学者多罗那他(1575~1633)就他所得的印度佛教密宗主要各系传承编...【行断智见清净】 p0609 显扬三卷十七页云:七、行断智见清净,谓如有一、依行智见清净,得妙智见。谓我应断下...梵语 nava-yāna-sajprasthita。全称初发意、初发心、新发意、新发心。指初发心求菩提道而未有深行者。首楞严经卷一...(仪式)俗云入棺。亡者浴后,入于龛中,入龛既了,随行入龛之佛事。...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第三个十位名十行,因菩萨经十信十住,已成佛子,满足自利,复须长养利他功行,故名十行,亦名...(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出家功德经...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
(一)唱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3...桂琛禅师参访玄沙禅师,玄沙知道他深研唯识法相之学,故而指着一张竹椅问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汝作么生会?...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若是造作善业,自然就会受到好的业报,即便得到国王援助之力,仍不如业力所获得的善...很多时候,本来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往往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用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局限在了失败里,以至于自己把路走断...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个结论,就是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这个结论是斩钉截...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的都是黑暗,说的都是邪恶。 说人是非者,本是是非人,每个人...
问: 动念犯戒,在自家佛像前忏悔可以吗? 天因法师答: 动念,意业的,责心忏,在佛前忏悔就可以灭罪。如起了瞋心...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生死别离,阴阳相隔的痛苦。在监护室里的病人只能靠输液和呼吸机苟延...
达摩笈多
【佛光大辞典】
上篇:达摩多罗禅经 | 下篇:达摩摩提 |
(杂名)Gautami,又作俱昙弥。旧称瞿昙弥,憍昙弥,新称答弥,憍答弥。皆以女声呼瞿昙姓之称。经中以为佛姨母之别...
舍利
曼直林
命浊
永远
佛篱祖室
坚法
七系付法传
行断智见清净
初心
入龛
十行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在家佛前自受五戒仪轨
因缘和合

因缘果报如影随形
结果因意念而改变

具缚凡夫,欲度众生,无有是处
心中要有阳光

犯戒后在佛前忏悔可以吗?以往的罪是否能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