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大梵天恶见】 p0242 大毗婆沙论九十八卷八页云:如大梵天,作如是说:我是梵,是大梵,得自在,乃至广说。如彼卷...无明者,谓三界无智为体,于诸法中邪决定疑杂染生起所依为业。邪决定者,谓颠倒智,疑者犹豫。杂染生起者,谓贪等烦...全称参禅学道。指禅者游访各禅刹,参访各家风格、规矩后,随从明师学习。黄镇成送涧泉上人游方诗:“直到无生参学毕...(名数)大日经具缘真言品,初明具缘,后明真言。具缘中有众多之支分,总略为十:一阿阇梨支分,二择地支分,三择时...【杂缘念住及不杂缘】 p1414 俱舍论二十三卷二页云:四中三种,唯不杂缘。第四所缘,通杂不杂。若唯观法,名不杂缘...(1011~1088)宋代僧。福建晋江人,俗姓杨。字伯长。号潜叟。受具足戒后,云游诸方。初受华严于五台承迁,次学于横...安住于坐禅之意。与“安心法门”、“安乐法门”同义。若因安住坐禅而心呈平静,则称为安禅静虑。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杂语)帝释天之别名。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婆蹉婆,此云执金刚宝,亦云严饰也。大部补注一曰:婆蹉婆,河西云:翻为...(术语)对于破邪而言。又名申正,立正。谓申明中正之义旨也。如大乘起信论,对于对治邪执,设显示正义之一科,即其...元代临济宗僧。婺州(浙江)人,俗姓方。号及庵。生卒年不详。为雪岩祖钦之法嗣。初于建阳(福建)之西峰弘法,其后...(名数)声闻,独觉,佛三乘之善根也。此中声闻与部行独觉之二者,转于暖,顶,二善根已生之位,而得无上正觉也。彼...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从前,寺院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僧人。老僧才学广博,声名远播。小沙弥整日按师傅所授之法打坐,读经, 日复一日。小...手淫无害论当下极度盛行,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其严重!关于手淫产生危害的具体原因我已有帖子专门介绍了,这里侧重介绍...
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中国佛教事业迅速恢复,蓬勃发展,迎来了兴旺发达的新时期。中国佛教界遵从佛陀的教育,积...有一个农夫,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有位女士的说话音量惊人,即使只对一、两个人谈话,也是非常大声,尤其是在群众中,只要她讲话,别人的声音都听不见...
我们都知道,修行其实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乐,就是这念心能时时放得下、提得起、能真真实实地活在当下。当下...人不一定生性多疑,多半是因为曾经上过当,所以才疑神疑鬼。若父母就经常哄骗孩子,孩子自然也学会骗人,因此让人误...
佛教爱不重,不生娑婆一语,直接道出爱欲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具有极大的诱惑性与伤害力,可以使人茶饭不思、神魂颠...
二观行
【三藏法数】
[亦名唯识观出宗镜录] 一寻伺谓推寻伺察。根尘相对。所起一念之心。即以三观观之。是名寻伺。(粗心在缘曰寻。细心分别曰伺。三观者。空观。假观。中观也。)二真如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上篇:二行 | 下篇:二道 |
(名数)金刚界之五十三尊也。于金刚界之三十七尊,加贤劫之十六菩萨者。见秘藏记本。...
大梵天恶见
无明
参学
具支灌顶十支
杂缘念住及不杂缘
净源
安禅
婆蹉婆
显正
宗信
三品四善根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活在当下
手淫导致身体衰颓的一些信号

【推荐】佛门里不要倡导经忏佛事
自私的回向
纠正不好的习气

寻回原本清净的自心自性
圣严法师:该不该怀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