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745~818)唐代僧。衢州(浙江)须江人,俗姓徐。二十岁出家,受具足戒。参谒洪州马祖道一,嗣其法。后住于鹅湖山...【不守根住受二种苦】 p0341 瑜伽九十二卷三页云:复次有诸苾刍、不守根住,于诸境界,心多爱染;心多散乱。由此因...指菩萨自初发菩提心,累积修行之功德,以至达于佛果,其间所历经之各阶位;通常以“位”或“心”称之,如十信位(又...【假法】 与‘实法’相对而言。由因缘和合而存在者称假法,即有为法;非因缘和合之法为实法,即无为法。唯识学上有...【真实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十位。此位菩萨,修智行,成就成实了悟,言行相应,色心皆顺,称真实行。...【治惑所缘】 p0831 一作净惑所缘。杂集论十一卷八页云:治惑所缘者:谓下地粗性,上地静性,真如,及四圣谛。...心王是能缘外境的精神主体,为虑知的根本,也是识的自性,此心王含有八种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近事律仪四种】 p0821 俱舍论十四卷十四页云:论曰:若诸近事,皆具律仪;何缘世尊,言有四种?一、能学一分...(术语)谓阿弥陀佛誓愿之约束。弥陀第十八愿,以念佛往生为誓,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即谓以他力摄取信心念佛者...【内明论显示正因果相】 p0367 瑜伽三十八卷九页云:云何内明论显示正因果相?谓有十种因,当知建立无颠倒因;摄一...(植物)Āmra,一作庵罗,庵没罗。果名。新称阿末罗,阿摩洛迦,庵摩洛迦等。旧称庵摩罗,阿摩勒,庵摩勒等。译曰...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
佛制亡僧焚化,原本是为了令其离开分段生死的虚假形体,从而证得真常法身。所以自佛陀立制以来,僧众奉为常规。怎奈...释尊在舍卫国祗园精舍传法的时候。一天,许多化缘归来的和尚行走在荒野上,一群强盗看见了他们,立刻前来抢劫。 和...现在,贡献大家念佛的法门,也就是习惯所称的净土法门。 我们一千多年来,所流传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到了近代几百年...
问: 请问法师,现在信佛的人大多是以净土为最终的归宿,可是念佛者很多,而往生者却很少,这不是与万修万人去的净...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什么叫小心呢?...大学生甲: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很不满意,学习不上进,整天生活很颓废,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后悔...
【以前曾经有佛弟子请问佛:要是遇到横祸,突然去世,那能不能往生? 佛比喻说:要是一棵树一直向著东方长,突然砍...误区一:用进补代替锻炼 医学家对人们提出忠告:生命需要运动,只有配以必要的体育锻炼,营养补剂才能更好地发挥作...
智通(隋河东)《净土往生传》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通。俗姓程河东人也。十岁服缁为沙弥。威仪敦肃为时所称。受具之后。屏息诸缘。独勤忏诵。诵先贤赞佛偈三千余首。每于六时以对尊像。引声高唱。委曲凄切。闻者悲之。五十许年。略无告倦。周武之末。释门沦废。通即避地幽僻。以消时难。隋祖统御再隆佛日。通于孤老寺。六时精苦益倍初焉。大抵以三界五苦日相凌困。愿期出离以生安养。大业七年十月婴疾。姑命门人顶盖数十人。同声西向。念弥陀佛。通乃闭目。端想久之。问盖曰。有何缘务大明灯烛。盖因熄烛。通又曰。明何益盛。盖以无烛。遂对之曰。光明异相。必有待也。非盖所能知矣。通旋开目周视。令盖燃香。香烟既起。通弹指云。无上胜异在吾有矣。或问其胜。答曰。宝幢华幔。悉在吾前。非胜而何日将暮矣。又谓盖曰。吾生净土。刻在今夕。汝徒精进勿生退惰。至于中夜。坐亡于忏诵之堂。若禅定焉。寺僧道慧。见其堂左。楼阁千重。排空西去。渐远渐隐。犹云雾万叠。或离或散。不可模状。时顶盖之母王氏。亦着净业。当其舍报。亦见青碧莲华充满其室。至者往往。尚闻莲华之香。移日不散。
上篇:智舜(隋赵郡)《净土往生传》 | 下篇:真慧(隋蒲州)《净土往生传》 |
【色等外法非别实有】 p0573 唯识二十论五页云:复云何知佛依如是密意趣,说有色等处;非别实有色等外法?为色...
大义
不守根住受二种苦
菩萨阶位
假法
真实行
治惑所缘
八识心王
近事律仪四种
不舍誓约
内明论显示正因果相
庵摩罗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印光大师:临终舟楫(白话文)
守戒的僧人
南怀瑾老师:念佛法门

【推荐】现在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吗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大学生如何摆脱颓废,树立人生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