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时解脱】 p0916 如时爱心解脱中说。 二解 如六种阿罗汉中说又俱舍论二十五卷五页云:又增十经作如是说:...【苏迷卢山有四层级】 p1457 俱舍论十一卷十页云:此妙高山、有几层级?其量云何?何等诸天、住何层级?论曰:苏迷...(杂语)崇敬贤圣也。大方便报恩经七曰:若说者尊重于法,听法之人亦生崇敬。...(杂语)法苑珠林三十五曰:畜生中云何知有宿命?答如婆娑论中云:昔有一女,置儿在地,缘行他所,时有一狼将其儿去...禅宗公案名。为唐代临济义玄禅师以“喝”接引徒众之四种方法。临济录(大四七·五○四上):“师问僧:‘有时一喝如...【阿閦】 净名经云: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疏云:阿之言无,閦之言动。...(植物)世尊于毕波罗树下成菩提,故称其树为菩提树。梵语,菩提。新译曰觉。因云觉树。【又】(譬喻)可开正觉之功...【十三智】 p0105 杂集论三卷二页云:又所知法者:谓信解智所行故,道理智所行故,不散智所行故,内证智所行故,他...(术语)念佛四种业之一。观佛身上之空寂无相也。...食人恶鬼的住处,在大海之中。...【有怖畏】 p0541 瑜伽五卷三页云:有怖畏者:谓惧当生苦所依处故。...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佛教持戒的目标,并不是求死后升天,或是求来世的享受,佛教持戒建立在安定身心,精神集中,当你精神集中就观察思惟...在一个念佛堂讲课,一个居士向师父诉苦:丈夫生意忙,天天在外应酬,晚上酒场多,十二点前很少回家,回来也是酩酊大...
耻,德之基也。耻是恥的俗字,这是一个会意字,左边一个耳字,右边一个心字,就是你闻到了他人说的过失,心里有所感...
我们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过去业报所感,要追求幸福,不是从外边求的。我们要做好事,存好的心,才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慢...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中证悟的智能,出言吐语,充满了慧思灵巧。有一天,弥兰陀王向...
法身之性,本无差别,佛异众生,修德有功而已。修德亦皆性具,众生日用不知者,痴爱异见,为之障也。欲彰修德,莫先...
昔日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城中有一位婆私吒婆罗门女,很有善根,见到佛法僧三宝,信心清净,便欢喜皈依;听...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佛说阿弥陀经》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个净土一法确实难说,难说...
近事律仪四种
【法相辞典】
【近事律仪四种】 p0821 俱舍论十四卷十四页云:论曰:若诸近事,皆具律仪;何缘世尊,言有四种?一、能学一分,二、能学少分,三、能学多分,四、能学满分。谓约能持,故作是说。能持先所受,故说能学言。不尔;应言受一分等。理实约受,等具律仪。以具律仪,故名近事。如是所执,违越契经。如何违经?谓无经说自称我是近事等言,便发五戒。此经不说我从今者乃至命终舍生言故。经如何说?如大名经。唯此经中,说近事相。余经不尔。故违越经。然余经说,我从今时,乃至命终,舍生归净,是归三宝发诚信言。此中显示已见谛者,由得证净,举命自要,表于正法,深怀爱重;乃至为救自生命缘,终不舍于如来正法。非彼为欲说近事相,故说如是舍生等言。设说亦非分明理教。谁能凖此不明了文,便信前时已发五戒。又约持犯戒,说学一分等,尚不应问;况应为答。谁有已解近事律仪,必具五支,而不能解于所学处,持一非余,乃至具持,名一分等。由彼未解近事律仪受量少多,故应请问凡有几种邬波索迦能学学处。答言有四,邬波索迦。谓能学一分等。犹未能了。复问何名能学一分,乃至广说。若阙律仪,得名近事;苾刍,勤策,阙亦应成。彼既不成;此亦应尔。何缘近事乃至苾刍,所受律仪,支量定尔?由佛教力,施设故然。若尔;何缘不许由佛教力施设,虽阙律仪,而名近事;非苾刍等?迦湿弥罗国毗婆沙师,不许阙律仪得成近事。
上篇:近事律仪 | 下篇:具慧 |
三千大千世界者,有三重义: 第一、小千世界 以世界之数千倍之,谓之小千世界,二禅统一小千。 第二、中千...
时解脱
苏迷卢山有四层级
崇敬
五百生怨
临济四喝
阿閦
觉树
十三智
无相业
罗刹国
有怖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持戒就是每天在改运
乖,听话

八字既亡,则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

度众生苦,一切要从利他的角度出发
缘起性空

福慧二轮,不可暂废

除灭嗔恚得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