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冥者离诸相而冥寂,通者通融一切而无碍。是叹真理之语也。戒本疏一上曰:理在冥通。同行宗记一上曰:体离言...(名数)以上顺现等之三业加不定受业之一业者。见唯识论七、俱舍论十五、百法问答抄三。【又】黑白等之四业:一黑黑...亦名:得道向未具说戒开缘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若言业报,若戏错,并不犯。”(含注戒本卷中·三·一四)...【眼识助伴】 p0999 瑜伽一卷六页云:谓彼俱有相应诸心所有法。所谓作意、触、受、想、思;及余眼识俱有相应诸心所...梵名 Saundarananda-kāvya。印度佛教诗人马鸣(梵 A?vaghosa)著于二世纪顷。内分十八章,主要叙述释尊之异母弟难...(地名)旧称罽宾。...法相宗所立四重出体之一。又作摄余归识体、摄境从心体。境,指色等之境;识,指心识。摄一切所缘之境,归于能缘之心...指一法与多法成为各别之体用。为“同体门”之对称。华严宗谓一切诸法一一相异,各由不同之因缘而生,彼此体用差别非...在佛教中根据义理的浅深、说时的先后等方面,将后世所传的佛教各部分,加以剖析类别,以明说意之所在的叫做教判。教...一、称名念佛,即专心称念佛之名号; 二、观像念佛,即观看佛像,口称佛名; 三、观想念佛,即于心观想佛之...凡二十四卷。又称义楚六帖。五代僧义楚该览大藏三遍,仿白居易之六帖而着本书,自后晋开运二年(945)至后周显德元...(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
关于吃素有违缘的问题,有人说:如果坚决不吃肉使父母生气不满的话,这是不孝,学佛人应该恒顺众生,客观条件不允许...
六斋日是指每个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 十斋日是在六斋日的基础上,加上初一、十八、二十四...
我们是学佛的,要制心一处,你用的功夫,要时时刻刻现前,这妄想烦恼,人我是非都要把他舍掉。说是这样说呀,我们的...
我们已经知道了拜佛菩萨与拜神的区别。佛菩萨没有分别心,但是神是有分别心的。所以,我们在佛菩萨前面和神前面是不...问: 师父家人剩下的荤菜,怕浪费而吃掉,这样算犯戒么? 慧广法师答: 佛教有一本经叫《不食肉经》,全名《一切智...问: 三宝弟子请法师开示,法师或高僧每天弘法利生,功德无量,应该只有功德没有业障啊!通常是法体安康,为什么偶...五色养生素食以低盐、低糖、低脂肪为准则,坚持新鲜入撰,视觉欢愉兼顾五脏均衡保健,充分体现中国素食哲学之精神内...释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时,听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辗转传诵;传给三千个人,这三千个人又辗转传诵,就种下这么一个...
智舜(隋赵郡)《净土往生传》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舜。俗姓孟赵州大陆人也。少负耿介。有高遁林泉志。旋而剪落。益疏流俗。事云门稠禅师。余一纪沉默络日。似不能言。其所言者。戒焉定焉。三乘位望互所修证焉。稠奇之曰。汝于人事其几无心哉。吾今而后。与汝可言教矣。繇是三乘权实。日新闻见。其于僧行。弥加砥砺。或时妄情卒起。则引锥刺股。用警其念。虽夫小过。舜亦然也。以故尘劳业习无自而入。旧与昙询法师。同修念定。便滫而外足不逾阃者十年。后闻赞皇许亭山林麓秘邃。就而栖之。好事者多以辇运。庸资其阙。舜避焉。问其故。对曰。山居橡栗。足以支岁时。何阙之有。惟舜为行至简为性至仁。生生之类。微而如蝼蚁者。未始伤之。其它异类。又可知也。人有啖其血肉。舜必告曰。六道殊形。汝无不经。一切有命。皆汝父母。一切有生。皆汝故身。食其肉是食汝父母。啖其血乃啖汝身分。汝奚不以父母身分悯之哉。闻者悛心焉。尝有猎者。驱雉以入其房。舜勉释之。不能回其意。乃刃一耳遗之曰。不能回汝之意。由汝贪其肉故也。吾愿以此代之。猎者大惊。其后许亭风俗。不为畋猎者十八九焉。舜居许亭日久。山足居民率来依慕。舜不乐之。又入漳洪山之南谷。更专念定。隋开皇十年。文帝知舜刻苦。特下诏曰。皇帝敬问漳洪山之南谷舜禅师。冬日极寒。道味安隐。勉勖苍生。成就胜业。惟兹愿力朕甚嘉焉。今遣开府卢元寿。指宣朕意。仍诏禅师以赴行在。舜表谢以疾辞焉。民钦其德。起寺居之。后憩庐山大林寺。以昔远师有莲台净社之修。又其遗迹炳然尚在。于是踵其前躅。修十六观。于诸观门。日驰念想。季年豫章道俗。请讲观经。舜曰。观经净土教也。净土吾所修也。吾岂于此拒之哉。吾从命焉。讲终之五日得病。又一日舜于病中。自见鹦鹉孔雀累百来集。念佛焉念法焉。念以诸波罗蜜。而微妙之声在焉。舜乃强力。而起告弟子曰。鹦鹉孔雀交相来集。而复念佛念法。以当吾前。此必净土化主。示其先应以资我。我于今日其终焉。已而果然。
上篇:智顗(隋天台)《净土往生传》 | 下篇:智通(隋河东)《净土往生传》 |
(一)真如之理体远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杜绝“有、空”之相对,故称真空。如大乘起信论所说之空真如、唯识所说之二空...
冥通
四业
实得道向白衣说戒开缘
眼识助伴
孙陀罗难陀诗
劫比舍也
摄境从识体
异体门
教判
四种念佛
释氏六帖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不要错解「恒顺众生」

斋日和斋月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舍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