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杂语)Piakakośa,译曰藏。刀鞘丞椟之类,如三藏之藏是也。演密钞七曰:梵语比吒迦俱舍,此译为藏,即是鞘韫椟之...又作未曾有经。(一)全一卷。东汉时代译。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未曾有,意指如来之善根功德广大、希有。本...(杂语)谓以起尸鬼咒杀人也。菩萨戒经疏下曰:咒杀谓毗陀罗等。...指见道所断十惑中,贪、瞋、痴、慢四惑。俱舍家又称背上使、疏迷惑。见道所断十种惑为: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术语)心住于禅而习修道也。唯识枢要上本曰:睿无常以禅习。...(名数)天台家之名数。一今圆,二昔圆。今圆又曰开显圆,绝待圆,于今时之法华经开会藏通别之三教,显扬一实绝待之...【四念住】 p0421 如瑜伽二十八卷十六页至二十四页广释,繁不备录。 二解 显扬二卷十页云:四念住者,一、身念住,...亦名:说戒法不坏正法得久住 子题:清净名布萨义、布萨义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十诵云:‘佛法几时住世?’佛答言...【沤和俱舍罗】 此云方便。维摩云:方便以为父。肇师云:方便即智之别用耳。智以通幽穷微,决定法相,无知而无...亦名:提舍尼、向彼悔、可诃法、可诃向彼悔 子题:四波胝提舍尼部有十二罪、波胝提舍尼部有十二罪、提舍尼部有十二...据法华玄义卷一下载,如来所说诸经,无不具教、行、理三者,此三者亦无不以“别”契于“通”,以“通”应于“别”。...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问: 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道坚法师答: 负债的人是不可以出家的,这在经文里有明确的规定。据《五分律》卷十七记...非正式夫妻而行淫事者,是为邪淫。此事天地所不容,神鬼所愤怒。一有此心,虽未行其事,已大损阴骘。实犯者,非仅己...
今天我们的版块呢,要讲到修持门,《莫道老来方修道》,终于迈入正题了。 讲到修持,我们要从十个方面来谈,想把心...
《旧唐书》上面记载,在唐朝末年,陕西有个金沙河。河里四周都是沙子,河水很清,里面有鱼。有人会捕鱼,那个地方的...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一群鹿在春天的旷野中奔跑。没有水源,天空的日头正变得越来越炽烈,每一只鹿都感受到内心那种干渴的焦灼如火焰般在...有一位佛友她老公是一间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他们一家就居住在这间大型企业所分配的房子,企业的总经理就居住在他们...问: 我修净土宗念佛,但一日初闻《金刚经》后,虽然没有懂,但心里异常欢喜受用,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而且《金...
智顗(隋天台)《净土往生传》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顗。俗姓陈其先颍川人。有晋迁都。寓居于荆州之华容。母徐氏。怀顗屡感异梦。及诞室内洞明逾日。乃止襁褓之间。卧即合掌。坐即面西。殆其总角。喜往伽蓝。僧有奇其志尚。口授法华普门品。纔及一过则通诵之。志学之年。北度硖州。依学于舅氏。十八遇湘州果愿寺绪法师。从而落发。绪授十戒。令就慧旷律师北面横经。续潜大贤山。诵无量义及法华普贤观经。浃旬未再。三部终焉。次依光州大苏山思禅师。思见顗曰。昔在灵山同听法华。胜缘所资。今复会此。首示普贤道场。及说四安乐行。顗止苏山。行法华三昧。始三夕至药王品是真精进句。解悟开发。且见与思共在灵山听佛说法。翌日白思。思曰。非尔弗感。非我弗知。此乃法华三昧前方便也。未几又入熙州白沙山。如前入观。于经有疑。辄见思来冥为披释。其后思令代讲。闻者伏之。惟于三三昧三观智用以谘审。余皆炳然自晓。思于座下观听。谓学徒曰。此吾之义儿也。但恨定力少矣。于是道俗改观。名闻遐迩。寻而别思。思曰。汝于陈国有缘。往必饶益。顗乃间适金陵。于瓦官寺。大弘禅法。仆射徐陵。与时贵望。咸叩问之。然顗赋性恬怡。不乐纷扰。出处动静。率思林泽。陈光大中。曾梦岩崖千仞。云日半垂。沧溟万里。渺无堤岸。遥见一僧在其岩顶。招手伸臂。至于岐麓。挽顗而上诘。旦具言其梦。人或告曰。此必会稽之天台尔。晋宋以来。僧光道猷法兰昙密之徒。皆栖焉。顗欣其说。与慧辩等二十余僧。相与南征其山。先有僧定光。栖之已四十年。顗之未至前二年。光谓人曰。善知识来。尔宜办事。以待其阙。及顗之至。欢然相接。且问之曰。善知识。忆吾早年招手伸臂以相挽不。顗乃惊悚。知昔之梦有灵矣。旋闻钟声遍彻山谷。顗以山谷无寺。颇怪异之。光曰。钟是召集有缘。尔得住也。何怪焉。洎将营寺。光曰。可以随宜安堵。至国清时。当有贵人为立寺矣。后二年宣皇帝。闻顗道行果敕立寺。又知僧徒所在景附。特割始丰县资赋。以充给之。顗居其寺。每膺夏制。讲净名经。一旦讲次。倏见三道宝阶自天来降。又复有数梵僧。乘阶而下手。擎香炉绕顗三匝。久而乃灭。识者以为石桥圣众。明示印认。使固其心焉。永阳王百智。以师事顗。及其出抚吴会全家就山。以请戒法。宣帝亦尝问曰。方今释门谁为名胜。近臣陈喧曰。瓦官禅师真为名胜。往在京辇群贤所宗。今遁天台物情失附。愿陛下诏回。规训道俗。帝乃叠降玺书诏之。顗至都下帝敕群臣。迎入太极殿之东堂。讲智度论。又诏羊车童子引导于前。又宣中书舍人。翼从于后。于时天下检括僧尼。无籍贯者。万计朝议。以其寡经业者。尽搜简之。顗谏曰。调达诵六万象经。不免地狱。盘特讽一行法偈。获登圣果。笃论道也。岂多诵哉。宣帝大悦。遂停搜简。俄梦一人。部从严整。前而告曰。余冠达也。请住三桥。顗曰。冠达梁武法名也。三桥非光宅耶。乃移居之。其年夏四月。陈主幸寺。请讲仁王经。帝于众中。起拜殷勤。储后嫔妃。并崇戒范。仍具文曰。惟师化导。无方随机济物。卫护国土。汲引天人。又曰。今欲罄其本愿。请为菩萨戒师。冀流慈忍。如朕意焉。顗升高座。帝于座下执弟子礼。及金陵败。覆事归杨氏。晋王时在杨州。亦欲咨受戒法。躬制文曰。弟子承基积善。生在皇家。庭训早趋。贻教夙渐。又曰。和尚名称远闻。众所知识故。兹虔仰命楫远迎。顗届杨州。王陈千僧法会禀受焉。受已顗告王曰。大士超度总摄为先。诠名表实。今昔同然。王可法名总持用彰其实。王顶受之。王于众中。亦告顗曰。禅师智德。内融慈忍外发降伏天人。制诸魔外。愿号智者。下副群心。因舍异物。六十余事。顗回其物。俱赈贫乏。后还旧山。一心在定。他日由禅定起。谓弟子智越曰。吾之幻质旦夕云灭。汝于石城。严持香华。俟吾以谢此报。及顗至之施床。西向念弥陀佛与二菩萨。及于净土化佛与化菩萨。来相拥护。又嘱弟子。多燃香烛。又挹三衣钵杖。以近其身。有欲进齐食者。师曰。能无攀缘。即真齐矣。又索香汤。漱净舌根。说十如四不生十法界三观四智四无量六波罗蜜等法。僧有问其所证。答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为他损己。退归五品内位。尔又曰。人命将终。闻钟磬声增其正念。汝宜鸣磬以增吾念。乃自跏趺。于弥陀像前终焉。
上篇:慧思(陈南岳)《净土往生传》 | 下篇:智舜(隋赵郡)《净土往生传》 |
【诸障因缘】 p1347 瑜伽三十一卷十三页云:云何遍知诸障因缘?谓能遍知初怯弱障有六因缘。一、由先业增上力故;或...
比吒迦俱舍
未曾有因缘经
咒杀
疏迷惑
禅习
二圆
四念住
说戒法不坏名法住世
沤和俱舍罗
波罗提提舍尼
三经通别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邪淫之事为天地所不容,神鬼所愤怒

这些能够悟透,对净土才有决定的信心

鱼篮观音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