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自性常住道理不成】 p0602 俱舍论十一卷二页云:数论云何执转变义?谓执有法,自性常存;有余法生,有余法灭...(术语)佛谓视众生在世,营营扰扰,如在海中,本慈悲之旨,施宏大法力,悉救济之,使登彼岸也。...简称拘那含,华译金寂,是过去七佛中之第五尊佛名。...功德圆满差别者,谓力无所畏不共佛法等无边功德永成满故。...誓愿。愿有总愿和别愿两种,如四弘誓愿是总愿,如弥陀的四十八愿和药师的十二愿是别愿。...子题:制中开、开中制 资持记·释钞序:“开制互立者,一切诸戒,若止若作,有制未始不开,有开未尝不制,二教相待...【能导者】 p0893 瑜伽八十三卷一页云:随所生起一切疑惑;皆能遣故;名能导者。又云:于诸疑惑能断除者。谓未...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所欲异者,财色经求,名之为欲,答异于本,云乐正法也。”(戒疏记卷一三·二三·二○)...(譬喻)以龙须之绳缚,身入水,则转紧转痛,犹如牛皮系体而向日,以喻利养之害身。智度论曰:夫利养者,如龙须绳缚...日本佛教制度。德川(1603~1867)初期为加强全国佛教寺院与僧尼之控制,将镰仓末期仅属法系之本末关系,进而于法令...梵语 karmadāna。司一寺事务之职称。意译作授事、悦众、寺护、次第。又称维那。维,纲维之义;那,羯磨陀那之略。...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信、愿、行是修行净土三资粮,其中愿即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它来自智慧的关照。 娑婆世界的众生生活...
按照佛法来讲,高人即是有智慧的人,他有广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看待问题很有广度与深度,在这种高人的指点之下,...1、香为佛使 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即乾闼婆,不食酒肉,唯求以香味为食,以资阴身,又自其阴身出...
问: 我们听说往生的关键是清净心,只要心清净,哪怕是念《玫瑰经》,念《古兰经》,也能往生。那么请问往生是靠信...
然复妙觐大仪,启心贞照。识以悟新,形由化革。藉芙蓉于中流,荫琼柯以咏言。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体忘安而...
与我们所认为的恰恰相反,鱼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保持河水、湖水和海洋清洁的。作为食腐动物,鱼在食物链中占有很...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
佛陀在憍萨罗国给孤独园说法时,有一天带领弟子出去托钵。他们进城时,看到一群人围在一处巷道议论喧哗,佛陀就请一...
善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历代名僧辞典】
善行师者。晋州人也。少辞桑梓访道东山。长习律仪寄情明咒。温恭俭素利物是心。则净之门人也。随至室利佛逝有怀中土。既染痼疾返棹而归。年四十许。
上篇:玄逵《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 下篇:灵运《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
【大小窣堵波】 p0244 西域记二卷十五页云:卑钵罗树南、有窣堵波。迦腻色迦王之所建也。迦腻色迦王,以如来涅槃之...
自性常住道理不成
普渡众生
拘那含牟尼
功德圆满差别
愿
开制互立
能导者
所欲异
龙须
本末制度
羯磨陀那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生起厌离心,净业才容易成功

这三种人可以让你人生少走弯路
供香的起源

只要有清净心,念诵外道经典也能往生吗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推荐】鱼的真相:不是用来吃的
有好的心态才能得到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