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仪式)广飨一般大众以茶也。...拘尸那拉城,是释尊入灭的地方。...【舍寿】 p0972 如死差别中说。 二解 发智论十二巻十四页云:云何苾刍舍多寿行?答:谓阿罗汉、成就神通,得心自在...【波罗蜜多间杂染法】 p0792 瑜伽七十八卷十页云:世尊!何等名为波罗蜜多间杂染法?善男子!当知略由四种加行...(杂语)为法而舍自己之身命也。法华经寿量品曰: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杂名)畿辅通志云隆兴寺在正定府治东。一名龙藏寺。隋开皇六年建。初为龙藏寺。寺有碑。在殿隅。集古录称其字画遒...(术语)谓闻之即信也。不信,则虽闻而如不闻。经曰闻其名号者,非闻于耳,闻于心之意也。...又作同异珠。为“独明珠”之对称。释摩诃衍论卷二阐释真如、生灭二法二门时,共列举十名,其第九名为“中实”,意指...【有思虑我与无思虑我】 p0559 成唯识论一卷四页云:又诸所执实有我体,为有思虑?为无思虑?若有思虑;应是无...梵语 strīndriyah。指女性生殖器及其生殖机能。二十二根之一、五作根之一。与男根合称二根;因其有使女、男成为女...二我之一。指于如幻假有之法上生起实有之妄执。又作法我执、法我见、法执。即执着诸色、心等法为实有体性。[三无性...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弟子问禅师: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而这些缺点又是他自己发现不了的? 禅师说: 愚昧、残忍、怯懦 。 第一愚昧:有一...
或问:何得文中,彼佛有声闻弟子。答:此暂有终无,至下释文中当辩。 又问:厌苦趋乐,似专自利,何名菩萨。 答:求...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妄缘,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心如木石相...
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美好的。很多时候的美好,都是你一个人在构想出来的。色欲也是。 拿我自己做例子吧。我特别...
佛陀时代,提婆达多仰慕佛陀,而和七位王子一起皈依佛陀出家修行,但是当阿阇世太子拜他为师,接受太子的供养,他的...
各位有缘吉祥。今天我们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说说法器。 都知道,到寺院里面会有晨钟暮鼓,常不是有一句话,叫做晨钟...
修习净土第一个重点,就是你要对极乐世界生起真实、而不可破坏的信心。这个信心的内容,从本经的经文来观察,主要有...印光大师在《寿康宝鉴》的序中说: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欲而死,四分虽不由色欲直接而死,因贪色欲亏损,受别种感...
玄逵《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历代名僧辞典】
玄逵律师者。润州江宁人也。俗姓胡。令族高宗。兼文兼史。尚仁贵义。敬法敬僧。枝叶蝉联。嘉声靡坠。律师则童子出家长而钦德。及其进具卓尔不群。遍闲律部偏务禅寂。戒行严峻诚罕其流。听诸大经颇究玄义。博玩文什草隶尤精。空有三衣袒。髆为饰。不披覆膊衣角搭肩。入寺徒跣行途着屡。纵使时人见笑高节曾不间然。不卧长坐。讵胁安眠之席。杜多乞食。宁过酒肆之门。善人皆爱草鞋巧知。皮亦无过鉴者。足不履地能闲露脚。是仪嗟乎。此子暗与理谐。激扬清波。耻汨泥而从俗。独醒在旦。岂共醉而居昏。绕于丹阳一而遂即同契。南上昆季留连怆矣。三荆之析友于攀绝。伤哉八翼之离。以为传法在怀无抑高节。行至广州遂染风疾。以斯婴带弗遂远怀。于足怅恨而归返锡吴楚。年二十五六。后僧哲师至西国云。其人已亡有疚于怀。嗟乎不幸。胜途多难验非虚矣。实冀还以法资空有郁蓝之望。复欲旋归遗锷。徒怀陇树之心。乃叹曰。淑人斯去。谁当继来。不幸短命。呜呼哀哉。九仞希岳。一篑便摧。秀而不实。呜呼哀哉。解乎易得。行也难求。嗟尔幼年。业德俱修。传灯念往。婴痼情收。慨乎壮志。哀哉去留庶传尔之令节。秉辉曜于长秋。于时逵师言离广府还望柱林。去留怆然自述赠怀云尔 五言。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婴痼乖同好。沉情阻若抽。叶落乍难聚。情离不可收。何日乘杯至。详观演法流。净以咸亨元年在西京寻听。于时与并部处一法师。莱州弘袆论师。更有二三诸德。同契鹫峰标心觉树。然而一公属母亲之年老。遂怀恋于并川。袆师遇玄瞻于江宁。乃敦情于安养。玄逵既到广府复阻先心。唯与晋州小僧善行同去。神州故友索尔分飞。印度新知冥焉未会。此时踯躅难以为怀。戏拟四愁聊题两绝而已 五言。我行之数万。愁绪百重思。那教六尺影。独步五天陲 五言。重自解忧曰。上将可凌师。匹士志难移。如论惜短命。何得满长祇。于时咸亨三年坐夏杨府。初秋忽遇龚州使君冯孝诠。随至广府。与波斯舶主期会南行。复蒙使君命往岗州。重为檀主及弟孝诞使君孝轸使君郡君宁氏郡君彭氏等。合门眷属。咸见资赠。争抽上贿各舍奇餐。庶无乏于海途。恐有劳于险地。笃如亲之惠。顺给孤之心。共作归依同缘胜境。所以得成礼谒者。盖冯家之力也。又岭南法俗。共鲠去留之心。北土英儒。俱怀生别之恨。至十一月。遂乃面翼轸背番禺。指鹿园而遐想。望鸡峰而太息。于时广莫初飚。向朱方而百丈双挂。离箕创节。弃玄朔而五两单飞。长截洪溟。似山之涛横海。斜通巨壑。如云之浪滔天。未隔两旬果之佛逝。经停六月渐学声明。王赠支持送往末罗瑜国今改为室利佛逝也复停两月转向羯荼。至十二月举帆还乘王舶渐向东天矣。从羯荼北行十日余至裸人国向东望岸可一二里许。但见[卄/耶]子树槟榔林森然可爱。彼见舶至争乘小艇有盈百数。皆将[卄/耶]子芭蕉及虅竹器来求市易。其所爱者但唯铁焉大如两指。得[卄/耶]子或五或十。丈夫悉皆露体。妇女以片叶遮形。商人戏授其衣。即便摇手不用。传闻斯国当蜀川西南界矣。此国既不出铁亦寡金银。但食[卄/耶]子薯根无多稻谷。是以卢呵最为珍贵此国名铁为卢呵其人容色不黑量等中形。巧织团藤箱。余处莫能及。若不共交易便放毒箭。一中之者无复再生。从兹更半月许望西北行。遂达耽摩立底国。即东印度之南界也。去莫诃菩提及那烂陀可六十余驿。于此创与大乘灯师相见。留住一载。学梵语习声闻论。遂与灯师同行取正西路。商人数百诣中天矣。去莫诃菩提有十日在。过大山泽路险难通。要藉多人必无孤进。于时净染时患身体疲羸。求趁商旅因不能建。虽可励己求进五里终须百息。其时有那烂陀寺二十许僧。并灯上人并皆前去。唯余单己孤步险隘。日晚晡时山贼便至。援弓大唤来见相陵。先撮上衣次抽下服。空有绦带亦并夺将。当是时也。实谓长辞人代。无谐礼谒之心。体散锋端。不遂本求之望。又彼国相传。若得白色之人杀充天祭。既思此说更轸于怀。乃入泥坑遍涂形体。以叶遮蔽扶杖徐行。日云暮矣营处尚远。至夜两更方及徒侣。闻灯上人村外长叫。既其相见令授一衣。池内洗身方入村矣。从此行数日。先到那烂陀敬根本塔。次上耆阇崛见[叠*毛]衣处。后往大觉寺礼真容像。山东道俗所赠紽绢。持作如来等量袈裟。亲奉披服。濮州玄律师附罗盖数万为持奉上曹州安道禅师寄拜礼菩提像亦为礼讫。于时五体布地一想虔诚。先为东夏四恩。普及法界含识。愿龙华初会遇慈氏尊。并契真宗获无生智。次乃遍礼圣迹过方丈。而届拘尸。所在钦诚。入鹿园而跨鸡岭。住那烂陀寺十载求经。方始旋踵言归还耽摩立底。未至之间遭大劫贼。仅免剚刃之祸。得存朝夕之命。于此升舶过羯荼国。所将梵本三藏五十万余颂。唐译可成千卷。权居佛逝矣。
上篇:慧命《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 下篇:善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
梵语 kala?a,音译迦罗奢、羯攞赊;或 kundikā,音译军持。又作贤瓶、德瓶、如意瓶、吉祥瓶、阏伽瓶。于密教,盛装...
普茶
拘尸那
舍寿
波罗蜜多间杂染法
不自惜身命
龙藏寺碑
闻即信
顺明珠
有思虑我与无思虑我
女根
法我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人最大的缺点

求生极乐是贪心吗

洗涤无量劫来的业识种子

色欲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的

提婆达多的造恶心行

寺院的晨钟暮鼓,能起号召和警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