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自性灭坏诸行灭】 p0602 瑜伽八十六卷六页云:自性灭坏诸行灭者:谓彼生已,任性灭坏,非究竟住,诸行永灭。...(术语)佛之尊号,普知诸法也,即十号中之正遍知。法华经譬喻品曰:舍利弗来世,成佛普知尊,号名曰华光。...缘是攀缘的意思,心识所攀缘的境界,叫做所缘。...谓于如来无学智见明鑒觉慧照现观等已能具起及得成就。故名为佛。...简称僧伽蓝,或伽蓝,译为众园,或丛林,是僧众所居住的园林,也是寺院的通称。...羯磨疏·诸众自恣篇:“年腊高远,名为长老。”(业疏记卷二一·二一·二○)...【恨】 p0889 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内怀怨结,故名为恨。 二解 显扬一卷七页云:恨者:谓于过去违缘,结怨...(术语)不死者,涅槃也。入于涅槃之道,谓之不死门。无常经曰:共舍无常处,当行不死门。...亦名:戏笑戒开缘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不犯者,或有病,或唇痛不覆齿,或念法欢喜而笑者。”(含注戒本卷下·七...(本生)龙树菩萨之本地,谓为过去之妙云相佛,又曰妙云自在王如来,今为垂迹之身,在初欢喜地之位云。三宝感应录下...谓不生不灭之本际,即指人人本有之自性清净心。大日经疏卷一(大三九·五八九下):“本不生际者,即是自性清净心。...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往生论...
我生活在一个很美的地方,四面有山,四周绕水。是的,那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这样一个地方,当然不能浪费资源呀...
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是不能相信、不能理解的。 既然是佛果地上的境界,所以我们弘扬...
咱们怎么看待咱们自己?每位道友都可以观一观。怎么看待我们自己?咱们善根成熟没有?大家说:老法师你开玩笑,我们...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笃修一行,圆成万德,顿令因心,即...
虑宜远,思宜近。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要有一个远大的计划、远大的目标,但是我们在思、在考虑的时候,要切合实际,...第一个,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的业障。这个重大业障有二个解释:第一个他本身福报不够,承当...有个心理学家以宽恕你的敌人为题作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演讲完之后,他问在场的人有多少打算原谅自己的敌人,大约有一...
有些东西,我们并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但却总是因它而烦恼;有些事情,属于不一定会实现的梦想和追求,但却一...
僧伽跋摩《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历代名僧辞典】
僧伽跋摩者。康国人也。少出流沙游步京辇。禀素崇信戒行清严。檀舍是修慈悲在念。以显庆年内奉敕与使人相随礼觐西国到大觉寺。于金刚座广兴荐设。七日七夜然灯续明献大法会。又于菩提院内无忧树下。雕刻佛形及观自在菩萨像。盛兴庆赞时人叹希。后还唐国。又奉敕令往交址采药。于时交州时属大俭人物饿饥。于日日中营办饮食救济孤苦。悲心内结涕泣外流。时人号为常啼菩萨也。纔染微疾奄尔而终。春秋六十余矣。
上篇:大乘灯《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 下篇:彼岸《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
【大乘七大性】 p0243 显扬八卷十五页云:大乘性者:谓菩萨乘与七大性相应故;说名大乘。云何为七?一、法大性。谓...
自性灭坏诸行灭
普知尊
所缘
佛
僧伽蓝摩
长老
恨
不死门
戏笑白衣舍戒开缘
龙树本迹
本不生际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心灵在放生中得到升华

弘扬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原则

培养我们的善根让它成熟

劝持《阿弥陀经》

学道之人,虑宜远,思宜近
净界法师:有五种因缘,菩萨不会赐给你财富和地位
没有任何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