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六卷六页云:自性灭坏诸行灭者:谓彼生已,任性灭坏,非究竟住,诸行永灭。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正知】 p0498 如八种断行中说。 二解 此是四念住中正知。瑜伽八十三卷九页云:言正知者:能不毁犯所毁犯故。 三解...(术语)与记别同。梁简文帝文曰:已于恒河佛所,经受记莂。...(术语)上方者,原为称山寺之佛寺。今呼住持之人为上方,因其所居在寺之最高深处也。...梵语 prātimoksa 或 pratimoksa,巴利语 pātimokkha 或 pātimokkha。指七众防止身口七支等过,远离诸烦恼惑业而...凡三卷(一说二卷)。唐代唐临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唐临之传收录于旧唐书卷八十五、新唐书卷一一三。冥报记卷...(术语)分段者,分段生死之身,即吾人之体也。同居者,为台家所立四土中凡圣同居土之略称,如吾身所住之娑婆世界是...【四支摄诸断行】 p0456 瑜伽七十卷六页云:复次若有苾刍,勤修神足;略由四支,摄诸断行。一、修习支。二、证胜进...(术语)五恶见中第二谓之边见,边见有二:一为断,二为常见也。...为律宗所说常应远离之四种人,即:(一)乐语他误人,好议论他人之错处者。(二)乐说邪见人,指喜好讲说偏邪见解之人。...十种见之一。与“慢”同义。即心生憍慢,凡事认为自己优胜,而视他人为低劣。小乘俱舍宗与大乘唯识宗,皆以此通于见...亦名:非法僧制 子题:赇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一、总列诸过)寺别立制,多不依教。饮酒醉乱,轻欺上下者。罚钱...十小咒...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
莲师说我们死亡之时,无论你的尸身是用檀香木的柴堆烧毁,或是在人烟渺茫之处被禽鸟和狗儿吞食,其实都是一样的。你...雪公老师在世时,曾不断勉励学生要培养眼力,扩展心胸,切莫无知妄作,有眼不识泰山。老人家并以泰山为喻,说了一则...
前几天,有位居士给我看他珍藏的一块玉。玉的名字我记不起来了。这是一块非常珍贵稀有的玉石,有将近一寸厚。那上面...
你在遇到紧急情况,如果是你自己的话,先调整心态,再提起佛号。 一、先离相。你第一个要完全放下,安住真如你就观...问: 我悄悄地在寺院给父母立了一个消灾牌位,父母始终不知道(父母反对佛教),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能不能消业障?...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定于亲情十分淡漠,不仅无法像常人一样光宗耀祖,甚至连最基本...
《佛印了元禅师痛谕文》,其略曰:一念静心,终成正觉;蛙步不休,跛鼈千里。根有利钝,器有浅深,及其成功,一也。...我们先来问一句话,如果现在有人从你的旁边走过去,你会不会抬头去看他?你的眼睛为什么不由自主地会随著他去呢?你...
自性灭坏诸行灭
【法相辞典】
【自性灭坏诸行灭】 p0602
上篇:自受菩萨净戒 | 下篇:自类譬喩所引相 |
【见所断烦恼有一百一十二】 p0646 杂集论七卷九页云:欲界见苦所断,具十烦恼。如见苦所断,见集灭道所断,亦...
正知
记莂
上方
波罗提木叉
冥报记
分段同居
四支摄诸断行
断常二见
四种恶人
慢见
僧制非法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真正的福报是自然而然的
气盛不谦虚的后果

【推荐】未成佛道之前,要先结人缘

遇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该怎么办
为父母立了消灾牌位,能否消除业障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