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凡五卷或十卷。梁代僧祐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内容广引大小乘经律,记述释迦族世系之传说、释迦牟尼佛一代之事迹...(名数)一大增损则百一病生,四大增损,则四百四病生也。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为灾,百一病恼。...(术语)邻近圆满妙觉之位,即等觉之证也。法华文句会本十曰:憎道弥高,损生弥尽,邻圆际极,唯一生在。同记曰:言...又作济宗四宾主。唐代临济义玄禅师提出四句宾主,为临济根本思想之一;旨在以四句料简提示禅机。即指导学人时,师家...(1048~1116)指北宋律僧元照。余杭(浙江杭县)人,俗姓唐。晚年主杭州灵芝寺三十年,世称灵芝尊者。(参阅“元照...(术语)求请也。梁高僧传(求那跋摩传)曰:往彼祈请,并致书于跋磨。...子题:略教根本、广教枝条、略教利机、广教钝根、略教不因过制、广教必待犯后、广教必待请、略教不待请 戒本疏·总...(经名)此经为元朝自西藏刺嘛教之经本译出者,有二译:一者光录大夫司徒三藏法师沙罗巴之译。题云:佛顶大白伞盖陀...(术语)大日经疏三曰:经云:世尊一切支分皆悉出现如来之身者。前现庄严藏时,普门一一之身,各遍十方,随缘应物,...全一卷。唐代义净(635~713)译于景龙四年(710)。又作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叙...迦湿弥罗,梵名 Ka?mīra,巴利名 Kasmīra。又作羯湿弭罗国、迦叶弥罗国、个失蜜国。位于西北印度,犍陀罗地方之东...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我们学习净土教法,你必须要了解佛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设的学修教法次第是怎样的,心里面对次第修证得有个轮廓。 比如...1、过度照顾: 现在许多小孩一生下来,就被照顾的无微不至,其结果可能剥夺了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从小被喂食到了...
俱舍宗 自佛灭后百年余,佛教产生异议而逐渐分裂,义学纷纭。直至佛灭后九百年初,世亲造《俱舍论》,又九百年中,...在世人眼中,佛教徒有很多戒律,好像很不自由,生活又很单调,整日诵经、念咒,没有其它的娱乐;修行人的修行方式又...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
正入斗争者,前五百年,解脱坚固。渐次五百,禅定、多闻而及塔寺。今当斗争坚固之时,更为可悯。后之又后者,乃至法...无量劫以前,有一座原始森林,山林里林木茂密,是许多飞禽走兽的聚居之所。其中有一只母象怀胎了,不久之后,生了一...问: 您认为修行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方式? 慧律法师答: 修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见性,见到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
僧林〔《神僧传》卷第四〕
【历代名僧辞典】
释僧林。吴人。深有德素行能动物。梁大同中上蜀。至潼州城西北百四十里有豆图山。上有神祠。土民敬之。每往祭谒。林往居之。禅默累日。忽有大蟒。萦绳床前。举头如揖让者。林为授三归。受已便去。自尔安帖卒无灾异。其山北涪水之阳素来无猿。自林栖托已来便有两头。依林而住。有初见者云度水来。及后林出山门。猿还泅渡。如此非一。年月淹久孚乳产生。乃有数十。有时送林至龙门口。伫望而返。后住赤水岩故寺中。屋宇并摧止有丛林。便即露坐。有虎蹲于林前低目视林。乃为说法。良久便去。尔后孤游雄悍不避恶兽。常行仁济感化极多。末卒于潼郡。
上篇:通公〔《神僧传》卷第四〕 | 下篇:慧约〔《神僧传》卷第四〕 |
【戒禁取】 四取之一,即执著非正因、非正道为正因、正道。亦即执取五见中之戒禁取见,于三界之苦、道二谛中皆各有...
释迦谱
百一病恼
邻圆
临济四宾主
灵芝
祈请
广略二教所为四别
大白伞盖经
支分生曼荼罗
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迦湿弥罗国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极乐世界的阿罗汉
父母最常见的十个错误观念

小乘二宗之略要——俱舍宗、成实宗
学佛人是以后比现在好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