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全一卷。净意造,后魏菩提流支译。乃释十二因缘法之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论初出颂六偈半,次以问答体之长行...(流派)成实宗也。从其论主之名,故称曰跋摩宗。...就世之相续迁变言之,即所谓劫。劫者梵语劫簸之略,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时计算之极长时节也。又译称大时,劫有小中大...(名数)华严之四法界也。...华严宗十玄门之一,此门乃就“智”而言。又作托事显法生解门。谓一切事法皆互为缘起,随托一事而观,便显一切事法,...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种菩提只有佛能证得。...【根律仪与根不律仪】 p0923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七卷六页云:问:此中根律仪、根不律仪、以何为自性?有作是说...【身系】 p0674 瑜伽八十七卷十四页云:又诸外道、于所妄计一切生处,谓大自在、那罗衍拿、及众主等、无量品类...【四种根律仪】 p0446 瑜伽七十卷四页云:复次依二种对治,应知四种根律仪。二种对治者:一、思择力。二、修习力。...(杂语)Pari,译曰圆。圆满之义也。又皆也,遍也。唯识枢要上本曰:波利圆也。华严经疏钞十四曰:波利,此云皆也,...梵语 ?uddha, vi?uddha, pari?uddha,巴利语 suddha, visuddha, parisuddha。音译毗输陀、输陀、尾戍驮、戍驮。略称...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
有位大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忙人的时间最多。 为什么忙人的时间反而最多?我想,是因为越忙的人呢,他做了这个事儿做...有一位经理非常能干,又善于领导人,就是脾气太大了,容易得罪人。这个经理也知道自己脾气不好,可是江山易改,本性...
导读:《佛说孝子经》,这一部经只有一卷,收录于《大正藏》(16册。p687)之经集部, 译者不详,后附于西晋录。由...每个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自然就有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每一种生...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佛经而说。如果肯依这样真修实行,就能得到无穷利益。 下面我...
「若行不善业者,当于尔时,受先所作诸不善业,所得不爱果之前相,犹如梦中,见无量种变怪色相。依此相故,薄伽梵说...【乱心】 散乱的心。 【乱善】 乱心所做的善事。 【传心】 见以心传心条。 【传戒】 传授戒法。 【传灯】 传法...
本文就菩萨戒中说四众过戒、不随喜赞扬戒、爱恚赞毁戒、诽谤三宝戒这四条戒条,结合相关经论进行了分析和解说。 菩...
昙谛〔《神僧传》卷第三〕
【历代名僧辞典】
释昙谛。姓康氏。其先康居国人。汉灵帝时移附中国。献帝末乱移止吴兴。谛父肜尝为冀州别驾。母黄氏昼寝梦见一僧。呼黄为母。寄一麈尾并铁镂书镇二枚。眠觉见两物具存。因而怀孕生谛。谛年五岁母以麈尾等示之。谛曰。秦王所饷。母曰。汝置何处。答云不忆。至年十岁出家。学不从师悟自天发。后随父之樊邓。遇见关中僧[契-大+石](音略)道人。忽唤[契-大+石]名。[契-大+石]曰。童子何以呼宿老名。谛曰。向者忽言。阿上是谛沙弥。为众僧采菜被野猪所伤。不觉失声耳。[契-大+石]经为弘觉法师弟子。为僧采菜被野猪所伤。[契-大+石]初不忆。此乃诣谛父。谛父具说本末并示书镇麈尾等。[契-大+石]乃悟而泣曰。即先师弘觉法师也。师经为姚苌讲法华。贫道为都讲。姚苌饷师二物。今遂在此。追计弘觉舍命正是寄物之日。复忆采菜之事。弥深悲仰。性爱林泉。后还吴兴。入故章昆山。闲居涧饮二十余载。以宋元嘉末卒于山。寿六十余。
上篇:杯渡〔《神僧传》卷第三〕 | 下篇:求那跋摩〔《神僧传》卷第三〕 |
【无常】 p1039 瑜伽五十六卷二页云:问:依何分位,建立无常?此复几种?答:依生已坏灭分位,建立无常。此复三种...
十二因缘论
跋摩宗
劫
四种法界
托事显法生解门
无上菩提
根律仪与根不律仪
身系
四种根律仪
波利
清净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自造业自受果
容易发怒

《佛说孝子经》让你成为真正的孝子
社交场合所忌讳的27个习惯
一函遍复讲记

临命终恶业起现行的情况
佛学常见辞汇(十三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