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譬喻)双林树之四枯也。...据宗镜录卷八十一载,修定之时,若仅修习世禅,虽曰修行,犹生下列三种恶觉,即:(一)欲觉,凡夫不了五尘过患,对顺...凡四卷。又称尼传。为南朝梁代僧宝唱所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收集东晋穆帝升平之初至梁天监十一年(511)为止...指住于天界者。乃佛教图像分类之一。又称诸天部。内含各类佛像。佛教以外之神大多被奉为护法神,例如密教外金刚部(...(修法)释氏通鉴云:梁武帝妃郗氏,帝为雍州剌史时,妃薨,其性酷妒,化为巨蛇,入后宫通梦于帝,求为修功德使离苦...(术语)三界者烦恼之结果,故尽为有漏。...(人名)唐明洲奉化县释契此,蹙额皤腹。言语无恒,随处而睡,常以杖荷布囊,见物则乞,分少许入袋,号长汀子布袋师...释尊于菩提树下成道后,到鹿野苑去说四谛法度五比丘,那时释尊是佛宝,四谛是法宝,五比丘是僧宝,这叫化相三宝。...【明行圆满】 p0806 如如来十号中说。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八页云:明行圆满,所谓三明。遮行,行行,皆悉...(术语)彼此相隔,次第不和会融会也。常对于圆融之文字而言。玄义一下曰:五阴实法,隔历是世界。四念处四曰:别则...(天名)药叉神也。大青面金刚咒法说其坛法及画法,陀罗尼,画像之法,画五药叉。中央者,身色青,一身四手,此即青...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附梁录 夫修善福臻,为恶祸徵,明理晈然,而信寤者鲜。既共生此...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
问: 弟子无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鸡蛋。如果受持不住,能否在阿弥陀佛前舍五戒? 宏海法师答: 首先要明确,受了...
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异。皆由浅而深,取其最易者,莫若诵经念佛...
大豆,又被称为珍珠黄、玛瑙豆;早在三千年前,已被中国农民所重视。中国的耕地总面积,虽然仅占有全世界耕地的百分...虚云老和尚,字古岩,又名演彻、性彻,法号德清,俗姓萧,湖南湘乡人。其父玉堂,为泉州府幕僚。道光二十年(1840年...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我们一早上来到了普陀山最负盛名的南海观音大佛这里,这个地方现在的朝拜香客非常多。从...念佛就是消业障。大智度论上有记载:一位菩萨深惧自己业障深重,曾经毁谤佛法,因为谤法罪过一定要堕阿鼻地狱,即使...
作为具有正见的修行人,凡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这是自己的错。遇到问题,很多人会抱怨外部的环境,怨天尤人,把责...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隋朝,有一家姓皇甫的,这家兄弟有四人。老二有点不务正业,交游恶友,不从事正业,但是也成...
根律仪与根不律仪
【法相辞典】
【根律仪与根不律仪】 p0923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七卷六页云:问:此中根律仪、根不律仪、以何为自性?有作是说:根律仪、以念正知为自性。根不律仪、以忘念不正知为自性。云何知然?经为量故。如契经说:时有天神告苾刍曰:苾刍苾刍,莫生疮疣。苾刍答曰我当覆之。天复问言:疮疣既大;以何能覆?苾刍答言:我当以念正知覆之。天即赞言:善哉善哉。能如是覆,是为善覆。由此故知根律仪、念以正知为自性。根不律仪、以忘念不正知为自性。问:若然者;经云何通?如契经说:念及正知满足故;能满足根律仪。岂以自性满足自性耶?答:念及正知、有因性,有果性。因性者:以念正知名说。果性者:以律仪名说。以因满故,令果圆满。是故无过。有说:根律仪、以不放逸为自性。根不律仪、以放逸为自性。有说:根律仪、以六恒住法为自性。根不律仪、以依六根生诸烦恼为自性。有说:根律仪、以根永断遍知诸妙行善根为自性。根不律仪、以根不永断不遍知诸烦恼恶行不善根为自性。如是则以妙行恶行为根律仪根不律仪体。有说:根律仪、以不成就根、不永断、不遍知、及成就彼对治道、为自性。根不律仪,以成就根不永断不遍知、及不成就彼对治道、为自性。如是根律仪、根不律仪、俱以成就不成就为体。有说:根律仪、以不染污法为自性。根不律仪、以染污法为自性。如是根律仪、根不律仪、俱以五蕴为其体性。昔迦湿弥罗国,招吉祥僧伽蓝中,有兄弟二阿罗汉、俱是法师。世称为难地迦子。彼说:根律仪、根不律仪、俱以无覆无记不相应行蕴中根律仪根不律仪为自性。此自性成立。谓体是实有。此则摄在复有所余心不相应行中。问:若根律仪、根不律仪、俱以无覆无记行蕴为自性者;此有何差别?答:此无覆无记行蕴、有随顺善品者,有随顺烦恼品者。顺善品者,名根律仪。顺烦恼品者,名根不律仪。
上篇:根上下智力 | 下篇:俱有 |
(术语)四无量心之一。于一切众生起悲心而无量也。...
四枯
三恶觉
比丘尼传
天部
慈悲忏法
有漏三界
契此
化相三宝
明行圆满
隔历
青面金刚
【大藏经】最上乘论
【大藏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吗

诵经念佛应注意之事宜

大豆--避免饥荒的重要武器
虚云老和尚悟道因缘

普陀山南海观音
妙莲老和尚:念佛就是消业障

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这是自己的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