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杂语)于论疏中,指所依所释之经曰本经。...【朱利草】 大论云:秦言贼。...【阿赖耶识】 为梵语 alaya 之音译。唯识宗立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此即八识之一。又作阿黎耶...(一)为六成就中之信成就。通常置于一经之首,例如“如是我闻”中之“如是”,乃表示深信此经所记载者,皆系佛陀亲口...亦名:不污手捉食器戒释名、污手捉食器戒释名 子题:恶触 资持记释云:“谓捉己器必捉僧器,则触僧食,不论手污不污...(杂名)珍宝之树林也。谓净土之草木。法华经寿量品曰:宝树多华树,众生所游乐。观经详说宝树观。...(杂语)客于他家作业之贱人也。是法华经穷子喻中之语,穷子已还父家,虽受种种厚遇,尚自谓客作之贱人,无高尚之志...【慈愍时】 p1266 瑜伽三十卷二十页云:复审思择:诸过去世求欲得乐有情之类、彼皆过去,我当云何能与其乐。诸现在...(杂名)门徒弟子之略称。释氏要览上曰:弟子又云徒弟,谓门徒弟子略之也。...乃两手合掌,将心念专注于一处之谓。合掌即表一心。观音义疏卷上(大三四·九二二上):“合掌为敬,手本二边,今合...(故事)讫栗枳王之十梦与不梨先泥(波斯匿)王之十梦也。...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众所周知:六道轮回之六道, 是包括天道、 人道、 修罗道、 畜生道、 饿鬼道、 地狱道;除《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问: 我这几天修行很精进,为什么还很烦呢?是什么原因呢? 大安法师答: 修行精进几天,你就没有烦恼了?无量劫以...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一定有原因的,没有一件事情莫名其妙出现的。你今生会投生在...无著菩萨前往鸡足山,他想面见弥勒菩萨后可以请求学佛窍诀。 于是在此山经过六年的苦行观修弥勒菩萨,结果连吉祥梦...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一位长者子,家中富有,名位颇高。许多有地位的朋友,都和他结交为友。在他...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果的观念。事实上,种瓜未必会得瓜,种豆未必一定得豆,为什么?因为如果那颗瓜子本身...为了钱,这个班我总是要上。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试着改变吧。既然是为了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倒不如快快乐乐地去。...
众生赞叹随喜的业不大成熟,人家一说谁好,他总要挑点毛病,就连出家人也一样。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五大愿随喜...
光静(﹝宋﹞(广陵中寺)[《比丘尼传》卷二]
【历代名僧辞典】
光静。本姓胡。名道婢。吴兴东迁人也。幼出家随师住广陵中寺。静少而励行长而习禅思。不食甘肥。将受大戒绝谷饵松。具足之后积十五年。虽心识鲜明而体力羸惫。祈诚慊到。每辄感劳。动经晦朔。沙门释法成谓曰。服食非佛盛事。静闻之还食粳粮。倍加勇猛精学不倦。从学观行者常百许人。元嘉十八年五月患疾曰。我厌苦此身其来久矣。于是牵病忏悔不离心口。情理恬明神气怡悦。至十九年岁旦饮粒皆绝。属念兜率心心相续。如是不断。至四月十八日夜。殊香异相满虚空中。其夜命过焉。
上篇:僧端(﹝宋﹞(永安寺)[《比丘尼传》卷二] | 下篇:善妙(﹝宋﹞(蜀郡)[《比丘尼传》卷二] |
梵名 Ajana-vana,巴利名同。又作安膳林、安禅林。位于中印度娑根多城(巴 Sāketa)附近之林园。至于娑枳多城,则...
本经
朱利草
阿赖耶识
如是
腻手捉饮器戒释名
宝树
客作贱人
慈愍时
徒弟
一心合掌
十梦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临终的五趣相
为何烦恼很难断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弥勒菩萨与一具腐烂的狗尸
良友目犍连

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少些打工心态,多点儿事业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