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凡二卷。唐代窥基(632~682)撰。又作观弥勒上生经疏、弥勒上生经瑞应疏、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术语)法性之理体,为法之根本穷极,故曰本极。法华玄义七曰:本极法身,微妙甚深。...【于外身中修循身观】 p0751 瑜伽三十二卷九页云:次应于外诸不净物,善取其相。汝当发起青瘀胜解,广说乃至骨...密教修法之一。又称孔雀经法。即为息灾、请雨、止雨、消除病恼、安产等,依据佛母大金耀孔雀明王经或孔雀明王仪轨,...【巨磨】 此方翻为牛粪中生华。...(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中之第四,观净土宝树之相也。经曰:地想成已,次观宝树。(中略)观见树茎枝叶华果,皆令分...凡二十四卷。又称义楚六帖。五代僧义楚该览大藏三遍,仿白居易之六帖而着本书,自后晋开运二年(945)至后周显德元...北魏敦煌人。生卒年不详。为北魏孝明帝时之使臣。孝明帝神龟元年(518,一说熙平元年或正光二年)十一月,奉胡太后...(术语)形容烦恼者。烦恼非心性固有之物,为迷理而起者,故名之为客。为污心性者,故名之为尘。维摩经问疾品曰:菩...圆觉三观者: 一、奢摩他 梵语奢摩他,华言止。止即止寂之义,谓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取净为行。而于染净等...【边际第四静虑】 p1443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八卷十三页云;问:何故名边际第四静虑耶?答:此于第四静虑,为表、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经云: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除了维护教誉,一切争执,均宜以忍来平息! △ 莫大之祸,...
1、轻诺寡信的人 把许诺当做玩笑,信口开河、随口说说,背后却从不行动不作为。言而无信何以深交? 2、奉承谄媚的人...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日课,早则《楞严》、《大悲》、《十小咒》、《心经》,念毕,则念佛...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罗提木叉就是针对我们的烦恼、习气所建立的戒律的条文。 最基...
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终就很重要,是一种业力激发的时候。业力的激发有两种:第一我...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因为它生...是日已过,命亦随减。随着时光的流逝,此时我终于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如白居易的《花非花》中所说:夜半来,天明去...
出生难 我的名字叫慈学,是出家的时候师父赐的。俗名林兰英,祖籍湖北孝感。 1921年9月16日,我出生在武汉市硚口区...
善妙(﹝宋﹞(蜀郡)[《比丘尼传》卷二]
【历代名僧辞典】
善妙。本姓欧阳。繁县人也。少出家。性用柔和少瞋喜。不营好衣不食美食。有妹婿亡孀居无所依托。携一稚子寄其房内。常闻妙自慨生不值佛。每一言此流涕歔欷悲不能已。同住四年五年。未曾见其食。妹作食熟呼妙共食。妙云适于某处食竟。或云。四大不好未能食。如此积年。妹甚恨愧。白言。无福婿亡更无亲属。携儿依姊多所秽乱。姊当见厌故不与共食耳。流泪而言。言已欲去。妙执其手喻之曰。汝不解我意。我幸于外得他供养。何须自损家中食。汝但安住我不久应远行。汝当守屋慎莫余去。妹闻此而止。自绩作布买数斛油。瓦堈盛之着庭中。语妹云。拟作功德慎勿取也。至四月八日夜半以布自缠而烧其身。火已亲顶命其妹令呼维那打磬。我今舍寿。可遍告诸尼。速来共别。比诸尼惊至。命未绝。语诸尼云。各勤精进。生死可畏。当求出离。慎勿流转。我舍此身供养已二十七反。止此一身当得初果(问益士人。或云元嘉十七年烧身。或云孝建时或言大明中故备记之)。
上篇:光静(﹝宋﹞(广陵中寺)[《比丘尼传》卷二] | 下篇:僧果(﹝宋﹞(广陵)[《比丘尼传》卷二] |
一依法不依人 二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三依义不依语 四依智不依识 次六波罗蜜。而辩四依者。菩萨既欲学六波罗蜜...
弥勒上生经疏
本极
于外身中修循身观
孔雀明王经法
巨磨
宝树观
释氏六帖
宋云
客尘
圆觉三观
边际第四静虑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忍

这九种人,擦肩即可,无需深交
印光大师:居士早晚课应专修净土

净业行人的戒律观

净土宗要求你少造罪业
莲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人生的短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