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十二部经之一。梵曰伊帝目多伽Itivṛtaha,又曰Ityuktaka(译为如是语,如是说),谓佛说弟子菩萨声闻等过...【阿僧祗】 或阿僧企耶,此云无央数。楚词云:时犹未央。王逸曰:央,尽也。大论云:僧祗,秦言数;阿,秦言无...【所知障】 二障之一,为‘烦恼障’的对称。谓众生由于根本无明之惑,遂迷昧于所知之境界,覆蔽法性而成道种智的障...全一卷。唐代输婆迦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述说佛在佉罗提耶山时,地藏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欲说神咒,经佛...羯磨疏·集法缘成篇:“因六群证他受戒,羯磨不成。及后佛问,皆言不委。因立制曰,听羯磨者,当一心莫余思惟,专心...(譬喻)珍宝之积聚也。以譬无上道。法华经信解品曰:无上宝聚,不求自得。...(杂语)唐肃宗至德初,宰相裴冕请鬻度牒,名香水钱,是纳金度僧之嚆矢也。见佛祖统纪五十一,困学纪闻十四。...【圣应说舍】 p1226 大毗婆沙论八十一卷一页云:圣应说舍者:圣、谓诸佛及圣弟子。应为他说,应自住舍。问:圣于诸...(人名)Bhūtamati,比丘名。译曰至诚意。见月明菩萨经。...巴利语 sabbe savkhārā aniccā。指一切有漏法皆不具有恒常之性。又作一切行无常。乃如来所说四法本末中之初法本...(杂名)谓为十万之普贤菩萨。普贤者,华严经中慈悲门之菩萨也。...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有福德资粮。第一个是要有勇猛心;第二个,你得有福德。 比如...问: 师父曾说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此不是违背因果论,往昔禅师误说不落因果,而受五...
夫欲诵经灭罪,第一,先须盥漱,整肃威仪,别座跏趺而坐。第二入观:观所坐之座高广严好;次观座下皆有天龙八部、四...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是民国时期佛门的两颗巨星,他们之间的殊胜因缘,在佛门中流传甚...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 棉花是磨不出刀...
很多在问,读诵楞严咒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 答案是:能往生极乐世界,而且能十方佛清净庄严国土。 下面是念诵楞严咒...当今社会里,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否则就会变得浮躁、庸俗,甚至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在一些地方一些人...
法全(平江静济)[《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历代名僧辞典】
释法全字无庵。昆山陈氏子。生有伟质温粹不凡。幼请父母从道川禅师为僧。参请精勤志明大事。一日行静济寺殿前。偶触首于柱忽大悟。旁观者见其光彩飞动而不自知。自此遍游名山业席。道价日益。干道中将示寂。众求遗偈。师瞪目下视。众又请。遂援笔书无无二字端坐而逝。阇维得舍利五色。塔于金斗峰。
上篇:显嵩(巴川宣密院)[《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 下篇:道冲(临安径山)[《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
佛成道之初,四天王来,各献一青石之钵,佛受之,以四钵重叠为一有四际分明之而用之。此为四钵之由来。[普曜经卷...
本事经
阿僧祗
所知障
地藏菩萨仪轨
听羯磨者当一心
宝聚
纳金度僧
圣应说舍
浮昙末
一切诸行无常
十万普贤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大安法师:往生后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是不是违背因果

欲诵经灭罪,当做此观心法

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食存五观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