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谓违悖本不生之理,即违悖真如法性之理之心。净严之大日经住心品疏冠解谓,就“竖”而言,于一切之恶法内,此心与法...【果相有法】 p0810 瑜伽十六卷五页云:何等名为果相有法?谓从彼五因,若生,若得,若成,若办,若转;当知是...【六相宣说八种有情事差别】 p0314 瑜伽十四卷十七页云:已说五种佛教所应知处;次说六种。谓依六相宣说八种有情事...(术语)六不定之一。三十三过中属于因之过失也。立者先具三支立一宗之时,敌者对之亦立具三支正反立者之宗者,此时...(术语)寂静无事之状也。维摩经弟子品曰:法常寂然,灭诸相故。注曰:生曰:寂然者,寂静无事之义也。...【所诠相】 p0737 瑜伽八十一卷五页云:所诠相者:谓相等五法。如五事中已说。...(杂语)法衣丧服之色,黑色之坏色也。即灰色。...(书名)一卷,清丁谦着。晋初统一,为时无几,即成偏安。当时四裔交涉寥寥,纪载因之简略。然幸赖此记,方得与南北...(一)谓立于地。祖堂集卷五云岩昙晟章:“洞山来,不审立地,师曰:‘那边还有这个摩?’” (二)立刻、马上之意。通...亦名:犯戒致大罪所以 子题:戒护是生善中最、在心为护身口为戒、得戒护人、如意珠 行事钞·篇聚名报篇:“所以犯戒...【分位同行相应】 p0385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分位同行相应。谓与乐受诸相应法,与苦受不苦不乐受诸相应法。...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善护口业,不出恶言,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口说爱语,可以帮助我们摄化众生,广结善缘。一切众生,皆有我执,...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念头。了解念头以后,才能够透过念头找到心性。找到心性以后...
原文: 人之少年,最难制者为情欲。今之世道,专以导欲诲淫为目的。汝等虽有祖上阴德,不至大有逾越,然须战兢自守...
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生真信极难。释尊说,我这次来娑婆成佛,有二个难事:一个是浊世成佛难,一个是为众生说此不假...有一天,波斯匿王来到只树给孤独园,他顶礼佛陀后便坐于一旁, 由于身材过于肥胖,短短的路程就满身大汗且气喘如牛...
宗喀巴大师说,正见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我们刚开始学佛第一件事就是听闻佛法,建立整个修学的正见,在禅宗叫作认清路...佛法中常以忍辱来对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切法都是对治法,火烧功德林,是意味著所修行的德行,不要因一...
月称论师举过一个例子。譬如有一个杯子,装满了一杯液体放在这儿,有三种众生来看同一杯液体,天人看到的是大乐甘露...
智宣(梁泉州)[《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宣。泉州人也。壮岁慕法。学义净之为人也。轻生誓死欲游西域礼佛八塔。并求此方未流经法。以唐季结侣渡流沙。所至国土怀古寻师好奇徇异。聚梵夹求舍利。开平元年五月中达今东京。进辟支佛骨。并梵书多罗叶夹经律。宣壮岁而往还已衰耄矣。梁太祖新革唐命。闻宣回大悦宣赐分物。请译将归夹叶。于时干戈不遑此务也。
上篇:国道者(梁庐山双溪院)[《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 下篇:齐己(梁江陵府龙兴寺)[《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
(杂名)又作枳由逻,羁由罗,译言璎珞。翅由罗条及璎珞,梵Keyūra。...
违理心
果相有法
六相宣说八种有情事差别
相违决定
寂然
所诠相
钝色
佛国记地理考证
立地
戒护
分位同行相应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口说爱语可助我们摄化众生
了解自己的念头

人在少年,最难克制的是情欲

如何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波斯匿王减肥记

学佛首要就是听闻佛法
如本法师: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