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密教胎藏界曼陀罗之中台八叶中,正方四叶为如来之四智,隅角四叶为如来之四行,此八叶开立人、法二种,而成十六法。...(术语)四界之一。风之自性为风界,界者性之义,持之义,差别之义也。造作一切物质之四元素之一。动为性,使他增长...凡八卷。清代彭绍升着。本书择言尔雅,不涉及语录陋习,字字皆由性海中流出,颇能阐发净土之精义。书中附有儒门公案...【粗重心散乱】 p1474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五、麁重心散乱。谓内作意为缘生起诸受。由麁重身故;计我我所。...(术语)一名形像曼陀罗。画诸尊之形像示相好具足与福德圆满者。六曼陀罗是也。...乃禅林所用四陀罗尼之一,亦为密教通用之息灾法。又称消灾吉祥咒、消灾真言、消灾陀罗尼。乃消除诸种灾害,成就吉祥...(名数)佛之三不护,又名三不失。观音义疏下曰:此是圣人三业无谋而遍应一切,亦名三不失,三轮不思议化也,亦名三...【舜若多】 沇(音兖)疏云:未见诚释,应是主空神。入楞伽云:刹尼迦者,名之为空。或呿(丘庶切)提,秦云虚...【得对治】 p0994 雑集论七卷十页云:得对治者:谓未生者、令不生故;已生者、令断故;得对治道。为令未生已生烦恼...梵名 Usas。又作乌舍斯。意译为太白星。乃吠陀之女神所化。即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之黎明女神名。系天父特尤斯之女...国王十德: 一、能照 无国则干戈相交,盗贼满野,世常黑暗矣,国力如光明,照破其黑暗。 二、壮严 谋国利...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
据月灯三昧经卷六载,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而精勤无怠,故有下列十种利益: (一)他不折伏,指不为一切邪...
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倒人生,「修行」的目的即在去除无明习气、回归清净的本性。 ...我十几岁在上海念佛学院的时候,除了上课,也做很多杂事。有一天,全班同学都被派去擦窗户,我很快就把分配到的玻璃...
提婆达多灭亡以后,阿阇世王并不因他的灭亡而悲哀,反而在他的八识田中感到这是罪有应得,原来阿阇世王已逐渐有了悔...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我们开始念佛,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念佛?我们常常讲发心,要...
过去,世尊住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有一位比丘全身上下长满了恶疮,不断地流出脓血,大众都避得远远的,不想靠近;因...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本性,众生本具,诸佛所证。因为一念的妄...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
文瓒(唐京兆荷恩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历代名僧辞典】
释文瓒。姓张氏。晋阳人也。天姿整恪。幼事师于并州崇福寺。学该群籍控带三乘。至若金版银绳之箓。龙韬象秘之文。罔不耰耘情田波涛口海。宣畅皇化对扬天休。一皆悦服。诏为翻译并河南佛授记寺兼京兆安国荷恩崇福等寺大德。好修福事。设无遮一百会。凡圣混淆一皆等施。纵风云连起及至斋日必晴明晏然。感动人祇福无唐设。春秋六十余。卒于本院。境内苦雾如泣。数日不解焉。
上篇:增忍(唐朔方灵武龙兴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 下篇:怀玉(唐太原府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
【优婆塞】 肇曰:义名信士男、信士女。净名疏云:此云清净士、清净女。亦云善宿男、善宿女。虽在居家,持五戒...
十六法
风界
一行居集
粗重心散乱
尊形曼荼罗
消灾咒
三不失
舜若多
得对治
乌沙斯
国王十德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于诸梵行念念精勤无怠,能得十种利益

去除无明的习气
圣严法师《对处事态度的开示》

身患恶疮见佛陀,阿阇世王惭悔得救
大安法师《四心念佛决定往生》

佛为病比丘灌顶获安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