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顺决择分】 p1107 如净初静虑有四种中说。 二解 无性释六卷十五页云:言决择者:卽是现观。此分卽是法无我忍。引...【四正胜】 p0424 瑜伽二十九卷四页云:如是四种亦名正胜,谓于黑品诸法其未生者,为令不生;其已生者,为令断灭,...悉昙字 (sma)。悉昙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娑摩、娑莽、飒磨、魔、摩。湿么字门有忆念之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四...(杂名)法华经序品曰: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薄尘行补特伽罗者,谓住自性位微薄烦恼,如前所说自性位烦恼相,今此烦恼望彼是微薄故,虽于增上所缘境界,而微薄性...(杂语)尊贵人之证悟也。赞阿弥陀偈曰:尊悟欢喜地。...指性种性与习种性。又作性种习种。性种性,全称本性住种性(梵 prakrti-sthaj gotram),略称性种,指无始以来法尔...指体达真空妙有之智慧。法华玄义卷三上(大三三·七一○下):“通教亦有三人,同以体智观界内十二因缘理。” p693...【与善交通】 p1296 集异门论十七卷十二页云:云何名为与善交通?答:若于具信具戒多闻具舍具慧,随转随属,随顺不...梵语 pratigha 或 dvesa,巴利语 patigha 或 dosa 。又作瞋恚、瞋怒、恚、怒。音译作醍鞞沙。心所(心的作用)之名...(书名)二卷,明净挺着。阅读十二种之经典而记其所感者。即华严经颂,梵网戒光,楞伽心印,维摩饶舌,圆觉连珠,楞...(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出家功德经...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是净土士宗第十二代祖师清初的彻悟禅师...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主流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当中,儒家文化非常强调孝。 我们看《...
因果二字,十界同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处,概不出此。类如参禅因者,决定感开大悟果;念佛因者,决定感生西方果...人的磁场是看不见的,但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就像万有引力一样,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这种磁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你的人生,...
地藏法门的修学,要求很高,比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比带业往生还要高一层。 在人天福报上,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做...日常生活里让人不如意、不开心、痛苦、烦恼的因缘那样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非在愁中即在病中。但是,人们总是不愿...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神采奕奕,相反,如果肾气亏虚,虚火上炎,脸上就容易长痤疮,色泽比较暗,根比较深,尤其在...
民间常说的牛头和马面,一般都知道是地府中的两位官差,其实牛头马面来自佛教经典,的确在地狱中担任要职,他们具体...
舜若多
【翻译名义集】
【舜若多】沇(音兖)疏云:未见诚释,应是主空神。入楞伽云:刹尼迦者,名之为空。或呿(丘庶切)提,秦云虚空。纂要云:但无粗相之身,亦有微妙之色。故云如来光中,映令暂见。又涅槃明虚空喻,乃立三义:一、无变易,亘古腾今,时移俗化,唯此虚空,常无变易。故南本三十三云:虚空无故,非三世摄;佛性常故,非三世摄。善男子!如来已得三菩提所有佛性,一切佛法,常无变易,以是义故,非三世摄。二、无边际,物分表里,空无内外,故无边际。三十二云:我为众生得开解故,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何以故?凡夫众生,或言佛性住五阴中,如器中有果。或言离阴而有,犹如虚空。是故如来说于中道。众生佛性,非内六入,非外六入,内、外合故,名为中道。三、无挂碍,物体质碍,空性虚通。故三十三云:如世间中,无挂碍处,名为虚空。如来得三菩提已,于一切法无有挂碍,故言佛性犹如虚空。无著云:喻虚空者,有三因缘:一,遍一切处。谓于住不住相中福生生故。二,宽广。高大殊胜故。三,无尽。究竟不穷故。净觉云:应以遍喻于假,宽喻于空,无尽喻中。又楞严云:纵令虚空,亦有名貌;虚空是名,显色是貌。孤山释曰:如涅槃说空有四名,谓虚空、无所有、不动、无碍也。貌,谓体貌。如杂集论说空一显色,沇疏释曰:小乘以明暗为体,大乘以空一显色,及极迥色为体(上见空名显色,下见空名迥色)。维摩疏问:此虚空譬,岂有但空,不可得空之殊?答:空尚不一,何得有二?若约缘尽相显,非不有殊。如大乘经论有破虚空之义,即可以譬但空,显不可得空。记释缘尽等者,谓云雾暗缘尽,虚空明相显时,或见万象,或但见空,可以喻但、不但二种真也。今问:虚空、空界,二名同异?答:显宗论云:内外窍隙,名空界;光暗窍隙,显色差别,名虚空界。经言:虚空无色、无见、无对,当何所依?然藉光明显了。又说于色,得离染时,断虚空界。俱舍云:窍隙名空界,谓人身中诸骨节间,腹藏诸孔穴之空也。成实论云:四大围空,有识在中,故名为人。此以能依身中,空名空界,所依境内,空名虚空。问:虚空无边,遍一切处。光明安云虚空分界,尚可尽边?答:如楞严云: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是则众生计乎妄想,太虚绝于灵照;既迷妄以成空,故背觉而有限。如天亲说有分别,及无分别,皆名为识。有分别名识识,无分别名似尘识。如楞严,想澄成国土,即似尘识;知觉乃众生,即是识识。今述颂曰:虚空生我心,我心广无际;咄哉迷中人,云何自拘系!
上篇:陀罗那 | 下篇:阿罗难陀 |
(杂名)风轮之际限,是一世界之最底下也。...
顺决择分
四正胜
湿么
八王子
薄尘行补特伽罗
尊悟
性习二性
体智
与善交通
瞋
阅经十二种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昌臻法师《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净土行人要从孝养父母开始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改变你的磁场

为何地藏法门的要求比净土法门还高
每一项快乐都含带着日后的痛苦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