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宁〕系曰。食梵僧之枣而知宿命者。与茹雪山之药解诸国言音同也。览鉴而知吉凶者。与窥图澄涂麻掌同也。食枣临鉴岂偶然耶。非常人之遇也。其空公题谶而答塞柳珵之问。验在会昌之毁教矣。时武宗。勒僧尼反俗。计二十万七千余人。坼寺并兰若共四万七千有奇。故云兴一沙衰恒河沙。兔在罝犬仍拿言残害之甚。乙丑毁法丙寅厌代。佛法喻宝檀之树终不绝其华花芬馥。故云也。苟非异人何以藏往考来之若是乎。
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1890~1980)福建南安人,俗姓陈。年十四,于惠安三慈寺带发修行,苦修十余载。后往普陀山普济寺受戒。二十八岁,...(术语)烦恼缚人而系于生死之牢狱,故名之为缚。具有烦恼者曰具缚。即一切之凡夫也。璎珞经下曰:具缚凡夫,未识三...(地名)印度之别名。西域记二曰:印度种姓,族类群分,而婆罗门殊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婆...【三自性生不生等分别】 p0220 瑜伽七十四卷五页云:问:此三自性,几是不生,能生于生?答:一。问:几是生,能生...全一卷。杜顺(557~640)撰。又作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华严法界观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并非一独立流...(杂名)修法之道场也。精妙之坛场也。又为精练者之室宅,故曰精室。三摩地法曰:建立精室布轮坛。准提仪轨曰:将像...一切诸法,可以七十五法括之。立七十五法者,以一切诸法,不外有为无为二种。 有为法者,略分四种:一者色法,...指以无缘之慈悲普遍加被众生之菩萨心。无缘,即无有任何亲疏差别之诸缘。又作他缘大乘住心、无缘乘心。为日本真言宗...(植物)Haritaki,又作诃利勒、呵利勒、呵梨勒、诃梨怛鸡、呵梨得枳、贺唎怛系、诃罗勒等,果名,译曰天主将来。五...一名 二色 今辨法界初门。先从名色而始者。至论诸法本原清净。绝名离相。尚非是一。何曾有二。不二而辨其二者。以...【七种通达】 p0057 瑜伽六十四卷二十页云:复次略有七种通达。一、字通达,二、字义通达,三、能取通达,四、...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雨宝陀罗尼...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如果你问别人,你活着是为了什么?有的人会说为了快乐,有的人会说为了幸福,有的人会说为了成功但肯定没有一个人会...
我等众生骄慢、刚愎自用、愚痴颠倒还自以为是。佛陀有种种的善巧方便来调伏(调柔降伏)之。 佛陀讲经说法,谈因果...十念法要辨识一下,有两种。 一种是慈云遵式提出的十念法,还有一种是印光大师提出的十念计数法。 大家不要搞混了。...仁义礼智信乃是中国人的美德,欺骗拐诈是人类的丑恶。美德和丑恶,是相对立的也是互成互证。没有丑恶的一面,也就不...
果报大体有三种,分别为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 异熟果 所谓异熟,有三层含义:一是异时而熟,即因和果的时间不同...问: 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感兴趣,对净土法门漠然,这是什么原因? 大安法师答: 年轻人...
用净土法门来劝勉众生,这是法布施里面最大的,于是功德也是最大的我们谈布施有财施,有法施。 在一切布施里面,法...
光绪年间的故事,一位江苏的贾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板信任。端午节前,老板派他去城南一带收欠款,他...
鉴空(唐洛阳香山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历代名僧辞典】
释鉴空。俗姓齐。吴郡人也。少小苦贫虽勤于学而寡记持。壮岁为诗不多靡丽。常困游吴楚间。已四五年矣。干谒侯伯所润无几。钱或盈贯则必病生。用罄方差。元和初游钱塘属其荒俭。乃议求餐于天竺寺。至孤山寺西馁甚不前。因临流雪涕悲吟数声。俄有梵僧临流而坐。顾空笑曰。法师秀才旅游滋味足未。空曰。旅游滋味则已足矣。法师之呼一何乖谬。盖以空未为僧时名君房也。梵僧曰。子不忆讲法华经于同德寺乎。空曰。生身已四十五岁矣。盘桓吴楚间未尝涉京口。又何洛中之说。僧曰。子应为饥火所烧不暇忆故事。遂探囊出一枣。大如拳许。曰此吾国所产。食之者。上智知过去未来事。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空饥极食枣。掬泉饮之。忽欠呻枕石而寝。顷刻乃悟。忆讲经于同德寺如昨日焉。因增涕泣问僧曰。震和尚安在。曰专精未至再为蜀僧矣。今则断攀缘也。神上人安在。曰前愿未满。悟法师焉在。曰岂不记香山石像前戏发大愿乎。若不证无上菩提。必愿为赳赳贵臣。昨闻已得大将军矣。当时云水五人唯吾得解脱。独汝为冻馁之士也。空泣曰。某四十许年日唯一餐。三十余年拥一褐。浮俗之事决断根源。何期福不完乎坐于饥冻。僧曰。由师子座上广说异端。使学空之人心生疑惑。戒珠曾缺膻气微存。声浑响清终不可致。质伛影曲报应宜然。空曰。为之奈何。僧曰。今日之事吾无计矣。他生之事警于吾子焉乃探钵囊取一鉴。背面皆莹彻。谓空曰。要知贵贱之分修短之期佛法兴赞吾道盛衰。宜一鉴焉。空览照久之。谢曰。报应之事荣枯之理。谨知之矣。僧收鉴入囊。遂挈而去。行十余步旋失所在。空是夕投灵隐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周游名山愈高苦节。大和元年诣洛阳。于龙门天竺寺遇河东柳珵。亲说厥由向珵。珵闻空之说事皆不常。且甚奇之。空曰。我生世七十有七。僧腊三十二。持钵乞食尚九年在世。吾舍世之日佛法其衰乎。珵诘之。默然无答。乃索[示*呈]笔砚题数行于经藏北垣而去。曰兴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拿。牛虎相交与角牙。宝檀终不灭其华。
上篇:法藏(唐江州庐山五老峰)[《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下篇:道行(唐广州罗浮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
谓于一切时中,一切事上,念起即觉,意起即修三昧。即天台宗所立四种三昧中之非行非坐三昧,于四种三昧中最为重要。...
清和姑
具缚
婆罗门国
三自性生不生等分别
法界观门
精室
七十五法
他缘大乘心
诃梨勒
名色
七种通达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我不是为了生气才活着的

佛陀让众生知苦乐法,走解脱之路
两种十念法
杀子求名

十种不善业的果报差别
念佛人为何多是老头老太太

法布施里面最大的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