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佛有浅深胜劣之别,究竟之真佛云净佛。大日经疏八曰:言净佛者,声闻法中,阿罗汉亦名为佛。诸余大乘未了义...佛为救度众生而变现种种形相之身,变现为佛形者,称为应身;变现为异形者,称为化身。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列举出四种化...(术语)二乘人趣向寂灭之涅槃,谓之趣寂。五性中之声闻定性独觉定性也。唯识述记八本曰:彼趣寂者,心乐趣寂,为此...子题:三羯磨摄一切羯磨、单白羯磨三十九法、白二羯磨五十七法、白四羯磨三十八法 随机羯磨·集法缘成篇:“僧法羯...Za'apitanxinlun 佛教说一切有部论书。简称《杂心论》。印度法救著,南朝宋僧伽跋摩译。11卷(或作14卷)。此前...巴利名 Saddhammajotipāla。初名 Chapata。西元十二世纪缅甸之学僧,蒲甘派(巴 Pagan)之祖。师事蒲甘长老郁多罗...(譬喻)爱欲之鬼女也。爱欲能害人如鬼女也。罗刹为鬼之总名。付法藏传二曰:爱罗刹女,常欺众生。...(术语)出离世间之净业也。...【蕴】 p1452 瑜伽二十七卷十五页云:前受想行蕴、及此识蕴、皆有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等差别;如前广说。是名为蕴。 二...位于日本京都。系真言宗京都各派所立之新制大学。种智院之名,系以其宗祖空海所创设之综艺种智院为基础。直接起源则...为十二头陀行之一。即一日一食。系伊迦僧泥(梵 aikāsanika,巴 ekāsanika 之音译)之误传。[正法眼藏行持上](...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印光大师校印本)...
生命的真相是无尽的轮回 人们在世间奋斗几十年,虽能拥有家庭、事业、地位、财富,一旦死亡降临,一丝一毫都无法带...佛法认为,「贪、瞋、痴」是我们人类的三种根本烦恼,称为「三毒」。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免起瞋心,只不过有...
此世不执著,他世也不要执著,过去也好,未来也好,都不要执著,这叫不著三世。过去、未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要...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教的戒(禁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僧人和僧团的,另一方...
传流 从第一次结集,优波离尊者诵出律藏为最初律部。随后二次三次四次的结集。自此以后,迦叶、阿难、商那和修、优...
世间狂逸之甚,莫过于贪欲,因此应当勤断贪欲烦恼。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我曾经听闻,世尊行菩萨道...《百喻经》里有一段譬喻:有位农夫听说芝麻的营养价值很高,买来滋补养身的人趋之若鹜。因此,他决定将土地重新整理...
今天和大家讲一讲,随缘与染缘。随缘是菩萨,染缘是凡夫。大家千万不要把染缘认为是随缘。 什么是随缘?什么是染缘...
无业(唐汾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历代名僧辞典】
释无业。姓杜氏。商州上洛人也。其母李氏忽闻空中。言曰。寄居得否。已而方娠诞生之夕异光满室。及至成童不为戏弄。行必直视坐即加趺。商于缁徒见皆惊叹。此无上法器。速令出家绍隆三宝。年至九岁启白父母。依止本郡开元寺志本禅师。乃授与金刚法华维摩思益华严等经。五行俱下一诵无遗。年十二得从剃落。凡参讲肆聊闻即解。同学有所未晓。随为剖析皆造玄关。至年二十受具足戒于襄州幽律师。其四分律疏一夏肄习便能敷演。兼为僧众讲涅槃经。法筵长开冬夏无倦。可谓生肇不泯琳远复兴。后闻洪州大寂禅门之上首。特往瞻礼。业身逾六尺。屹若山立。顾必凝睇声仵洪钟。大寂一见异之笑而言曰。巍巍佛堂其中无佛。业于是礼跪而言曰。至如三乘文学粗穷其旨。尝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大寂曰。只未了底心即是。别物更无。不了时即是迷。若了即是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道。不离众生岂别更有佛。亦犹手作拳拳全手也。业言下豁然开悟。涕泪悲泣向大寂曰。本谓佛道长远勤苦旷劫方始得成。今日始知法身实相本自具足。一切万法从心所生但有名字无有实者。大寂曰。如是如是。一切法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本自空寂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又云。毕尽空寂舍。又云。诸法空为座。此即诸佛如来住此无所住处。若如是知。即住空寂舍坐空法座。举足下足不离道场。言下便了更无渐次。所谓不动足而登涅槃山者也。业既传心印。寻诣曹溪礼祖塔。回游庐岳天台及诸名山遍寻圣迹。自洛抵雍憩西明寺。僧众咸欲举请充两街大德。业默然叹曰。亲近国王大臣非予志也。于是至上党。节度使相国李抱真与马燧累有战功。又激发王武俊同破朱滔。功多势盛。然好闻贤善。虽千里外必持币致之。深重业名行。旦夕瞻礼麾幢往来。常有倦色。谓门人曰。吾本避上国浩穰名利。今此又烦接君侯。岂娱心哉。言讫逍遥绵上抱腹山。又往清凉山。于金阁寺读大藏经。星八周天斯愿方毕。复振锡南下至于西河。初止众香佛剎。州牧董叔缠请住开元精舍。业谓弟子曰。吾自至此不复有游方之意。岂吾缘在此邪。于是撞钟告众作师子吼雨大法雨。垂二十年并汾之人悉皆向化。宪宗皇帝御宇十有四年素向德音。乃下诏请入内。辞疾不行。明年再降纶旨。称疾如故。穆宗皇帝即位之年。圣情虔虔思一瞻礼。乃命两街僧录灵准公。远赍敕旨迎请。准至作礼白之曰。知师绝尘物表糠秕世务。法委国王请师熟虑。此回恩旨不比常时。愿师必顺天心不可更辞以疾。相时而动无累后人。业笑曰。贫道何德累烦圣主。行即行矣道途有殊。于是剃发澡浴至中夜告弟子慧愔等曰。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常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故经云。唯有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常了一切空无一物。当情是诸佛同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言讫加趺而坐奄然归寂。呜呼可谓于生死得自在也。俗龄六十二。僧腊四十二。道俗号慕如丧考妣乃备香华幢幡。迁全身就于城西练若。积香薪而行茶毗。乃有卿云自天五色凝空。异香西来都馥氛氲。阖境士庶咸皆闻睹。及薪尽火灭。获设利罗璨若珠玉。弟子慧愔行勤虔纵义幽元度恒泰等。泣血收之。殓以金棺。乃命郢匠琢石为塔。以长庆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安葬于练若之庭。业迁化之岁。州牧杨潜得僧录准公具述其事。遂为碑颂。敕谥大达国师。塔号澄源焉。
上篇:自在(一钵和尚南印)(唐洛京伏牛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下篇:如会(唐长沙东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
(术语)心身者,正实之果报也。此心身依止之身外诸物,谓之依报。如世界国土,家屋,衣食等是。璎珞本业经上曰:凡...
净佛
化应身四句
趣寂
僧法羯磨一百三十四
杂阿毗昙心论(Samyuktabhidharma-hrdaya-sastra)
萨达马提波罗
爱罗刹女
出世业
蕴
种智院大学
僧迦僧泥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唯有佛法能超越生死
圣严法师《为什么要生气》

未来不由你计划,业果来安排
佛教中的禁忌有哪些

各宗要略——律宗

佛誓断众生贪欲之因缘
炒熟的芝麻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