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受蕴】 此为五蕴中的第二位。《大乘五蕴论》曰:‘云何受蕴,谓三领纳,一苦二乐三不苦不乐,乐为灭时有和合欲,...(1222~1289)元代临济宗僧。浙江永嘉人,俗姓林。号横川。又称行珙。依叔父正则禅师出家。于广慈院受戒。曾参访灵...凡三卷。高丽义天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本名“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内题为“东海有本见行录”。系辑录流传于朝...【最胜灭】 p1154 集论五卷十三页云:何等最胜?谓佛菩萨无住涅槃摄所有灭。以常安住一切有情利乐事故。...【于他有情不随心转戒】 p0753 瑜伽四十一卷十七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嫌恨心,于他有情,不随...禅宗公案名。又作晦堂木犀香。系宋代太史黄庭坚参谒晦堂祖心禅师而悟道之因缘。晦堂以木樨之花香为缘,示黄庭坚佛法...梵名 Kashmīra ?aiva。为印度教湿婆悉檀派(梵 ?aiva-siddhānta)之一派。迦湿弥罗地方敬仰阿笈摩(梵 āgama)圣...(衣服)宋代禅僧之服,误以为粪扫衣而作之。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一曰:然此粪衣,并是世人所弃破碎布帛,收拾斗缀以...日本佛教用语。即为镇国除灾而讲赞或转读大般若经之法会。又作大般若经会、般若会。般若,智慧之义;又大般若经凡六...华严经载,菩萨安住十法已,则具足十种广大智。此十种广大智为:(一)知一切众生心行智,(二)知一切众生业报智,(三...【净土及秽土中易得难得之法】 p1005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六页云:世尊!诸秽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难得?诸净土中,何...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
【原文】 无量清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有在虚空中居者,中有在地居者。中有意欲令舍宅最高者,舍宅...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是愿望,志愿;行是行为,作为。由个人的志愿,策动个人的行为...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 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出发,明确提出不得食众生肉。认为一切生命依业受生,前世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依修行的标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一定要把修行的理念应用在生活中,自我调理情绪、心理状态...沙弥的生活轨范,共有十条守则,名为沙弥十戒,是从五戒的基础上,加了五条与世间的俗欲隔离的规定,而成为养成出家...
第一节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 禅学是佛教根本教义的一个中心论点,它是佛说一切教法之中的一大总相法门。这正...
欲爱乃生死之河流,如何才能断除这欲爱之河流到寂静的彼岸呢?《瑜伽师地论》卷一云:云何离欲?谓随顺离欲根成熟故...
我现在发现,我们同学说起来比我说得好,也都说得头头是道的。但行起来呢,却是打问号的。为什么今天在上课的时候回...
智藏(唐越州暨阳杭乌山)[《宋高僧传》卷第六]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藏。姓皮氏。西印度种族。祖父从华世居官宦。后侨寓庐陵。藏少入精舍睹像设之繁。乃陋俗求真。而于三学各所留心。唯律藏也。最为精敏。大历三年游豫章。因隶名天宫寺。众恳命临坛秉度。时仰炮烋号为律虎。每登法座提唱毘尼。堂盈席满听受无厌。辩名理析微言。连环可解也。贞元中遇大寂禅师。笃明心要。及游会稽于杭乌山顶筑小室安禅。乃着华严经妙义。宣吐。亹亹学者归焉。至元和十四年二月无疾而终。报龄七十九。焚收舍利圆净者。建塔于院北峰焉。杭乌山者越俗言讹。合言杭嵨。谓浙江所渡。古用杭筏到岸藏杭。故云嵨也。
上篇:元浩(唐苏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下篇:神清(义将)(唐梓州慧义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一切种妙智者,谓于蕴界处一切种妙智性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法。云何于蕴界处一切种妙智性具足?谓于蕴等...
受蕴
如珙
义天目录
最胜灭
于他有情不随心转戒
晦堂木樨香
迦湿弥罗湿婆派
山水衲
大般若会
十种广大智
净土及秽土中易得难得之法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极乐国虚空舍宅之因
文珠法师《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佛教素食观的生态价值

莫追忆,莫等待,莫犹豫
沙弥的十戒

明旸法师:禅宗史话

如何才能渡过欲爱之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