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譬喻)如来之教法譬之甘露之雨。涅槃经二曰:世尊我今身,有调牛良田。除去株杌,唯悕如来甘露法雨。法华经普门品...指“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一偈之后半偈。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四谓,释迦如来于过去世为凡夫时...梵语 cittaikāgratā。音译质多翳迦阿羯罗多。为定名之一。乃定之自性。以止住心于一境之状态为定,故又称心一境性...【诸智光明有五胜利】 p1356 瑜伽七十卷一页云:复次诸智光明,有五胜利。一、能于所知,灭一切暗。二、能以世间出...(佛名)Bhaiṣajyarāja,佛名。维摩诘经下曰:有佛名俾沙阇罗所如来,汉言药王。...诸法的本体、本性。这种诸法的本性,在有情方面,叫做佛性,在无情方面,叫做法性。法性也就是实相、真如、法界、涅...指五会念佛作法时,劝请诸尊之文。据唐代法照之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载,赞请文所奉请者有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诸...(术语)五类十如中前四为权,后一为实。法华玄义二上曰:又一法界具九法界,则有百法界千如是。束为五差:一恶、二...名四神足。前之四念处中,修实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进。精进智慧增长,定力小故。今得四种之定以摄心,则定慧均等...【两舌】 即于两者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彼此之和合者,称为两舌。又作离间语、两舌语。为十恶业之一。...原为十卷,今仅存三卷。又作大乘义林章补阙、补阙义林章、大乘法苑林章补阙、大乘法苑林章补阙章。唐代僧慧沼(650...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在《沙弥律仪》中告诉我们,初出家五年学戒,然后学经,最后学论。因为戒是行为规范,经是理论依据,论能增长见闻...
二十年前,某日黄昏,有名看似大学生的男孩,徘徊在台北街头的一家自助餐店前。等到吃饭的客人大都离开了,他才面带...
诸君!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禅宗说:「参禅不在腿。」这是说,参禅不一定要靠打坐,而开悟也不一定是因为修行,只要心得平安,万事便容易解决。...
示施圣藏居士 我佛教化众生。虽法门无量。要而言之。先进三皈。次受五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慧能断...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赞颂 以特别法,永为世范。意旨暗合于行愿,中外流通遍。普令庸彦,大事即生办。肇启莲宗福...有的人会疑惑,做义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让人得到什么?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在做的那一刻,就很欢喜...生活中总有些事比忙碌更重要,比如聆听内心的声音,问问自己:我真正要什么?长年致力于佛学和心理学研究的Melinda...
受蕴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受蕴】此为五蕴中的第二位。《大乘五蕴论》曰:‘云何受蕴,谓三领纳,一苦二乐三不苦不乐,乐为灭时有和合欲,苦谓生时有乖离欲,不苦不乐谓无二欲。’这在《大乘广五蕴论》中说的更详细一点:‘云何受蕴,受有三种,谓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乐受者,谓此灭时,有和合欲;苦受者,谓此生时,有乖离欲;不苦不乐受者,谓无二欲。无二欲者,谓无二和合、及乖离欲。受谓识之领纳。’《成唯识论》曰:‘受,谓领纳顺违俱非境相为性,起爱为业。’受蕴的受,即心所有法中遍行心所的受心所。以其功能重要,所以在五蕴中列为受蕴。受所领纳的外境,有顺益境,有违损境,与顺违俱非境。对于顺益境的乐受,消失时恋恋不舍;对于违损境的苦受,生起时心存排斥;对于非顺非违的中容境,曰舍受。《成唯识论》中称受:‘起爱为业’,十二缘生的第七支是受,第八支是爱,爱是因受而生,故曰‘起爱为业’。参阅‘五蕴’条。
上篇:受念处 | 下篇:取 |
(一)禅宗谓丛林僧众。如百川之流入大海,众僧会于丛林,称为海会。 (二)谓诸尊圣众之会聚。以海比喻其德高、数众,...
甘露法雨
半偈
心一境性
诸智光明有五胜利
俾沙阇罗所
法性
赞请文
十如权实
四如意足
两舌
大乘法苑义林章补阙
【大藏经】吉祥经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出家以后应该学些什么

一碗白饭的故事

梁启超谈治学与做人
圣严法师:找不到心

往生之要关,念佛之妙诀,就在此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