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于鸣钟时,最初一声与最后一声称为触钟。禅林象器笺呗器门:“凡鸣钟法,其起、止一声,名触钟。”[百丈清规抄卷八...【慢过慢】 p1278 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于胜为胜,令心高举;名慢过慢。 二解 集论四卷十页云:慢过慢者:谓于胜已...【所应修法】 p0740 品类足论六卷八页云:所应修法云何?谓善有为法。...(植物)Uruvilvā,巴Uruelā,又作沤楼频螺,乌卢频罗,乌卢频螺,优楼毗蠡,优楼频蠡,木名。译曰木瓜。智度论三...(地名)Yamunā,又作蓝牟尼那,摇尤那。恒河之支流,至钵逻耶伽Allahabad而合于本流。翻梵语九曰:蓝牟尼那,应云...【无怖无疑无悔】 p1078 大毗婆沙论三十三卷十七页云:无怖者:谓善通达缘起法故,善修习空解脱门故;不畏恶趣、及...阐提是无善根不能成佛的人,而救世阐提却是指慈悲无限,专做济度众生的大事业,不为自身成佛著想的大菩萨,这种大菩...(物名)为禅家宗匠警醒学人之语,以拟俗刑之笞杖者。但含褒贬二意,宜依处解之。禅林类集棒喝曰:德山示众云:道道...(故事)有四说,一从佛学。五分律三曰:时世尊受诸大声闻与阿耨达龙王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俱去,羞耻从佛,愿...安置佛陀舍利之塔婆,或安置一般遗骨之塔。又作舍利浮图、骨塔。佛陀涅槃后,由香姓婆罗门将佛舍利分为八份,分与迦...三大部指天台宗智顗大师诸撰述中,阐发法华思想之三大部典籍,即妙法莲华经文句、妙法莲华经玄义与摩诃止观,各十卷...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及立场。这个主题,在近三十年来,渐渐受到东、西方...
1、三宝:佛宝、法宝、僧宝。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六根:眼,能见色者是;耳,能闻声者是;鼻...
永明延寿禅师是宗门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也是净土宗祖师。他著书很多,如《心赋心经》,是讲明心见性;《万善同归...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属于事持,一种事相式的念佛;一种是理持,就...
每百年才能从海中探出头来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上头有一个孔洞;它浮在海上,随着风四处漂流。盲龟百年才出水...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入龙宫而悟道,故以龙树为名。龙树菩萨年少聪慧,于襁褓时即听...
宋代山东东平府梁家雇了一位保姆,叫崔婆,是淄州人。 崔婆一生吃素,禀赋很愚钝,笨嘴拙舌,哪怕是跟地位差不多的...清晨,佛陀率领着五百僧侣,由舍卫城缓缓的往摩竭国迈进,一路上庄严的队伍,吸引了大批群众前往顶礼供养。乞食毕,...
于他有情不随心转戒
【法相辞典】
【于他有情不随心转戒】 p0753 瑜伽四十一卷十七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嫌恨心,于他有情,不随心转。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随其转;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彼所爱,非彼所宜;若有疾病;若无气力,不任加行;若护僧制;若彼所爱,虽彼所宜,而于多众、非宜非爱;若为降伏诸恶外道;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不随心转。皆无违犯。
上篇:于病有情不往供事戒 | 下篇:于说法师故思轻毁戒 |
(术语)法相宗所立。一切万有,唯识所变,而非有非空之中道也。遍计所执者,以情有故为非空,以理无故为非有,依他...
触钟
慢过慢
所应修法
优楼频螺
盐牟那
无怖无疑无悔
救世阐提
三十棒
提婆为利养学神通
舍利塔
三大五小部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生死的体验及观察

四十个佛教基础知识

阿弥陀佛圣诞日的由来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盲龟值浮木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