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梵名 Vedānta-sāra。十五世纪末,沙达难多(梵 Sadānanda)着,共计十二篇,二○四颂。系综合商羯罗(梵 ?avkar...又作三金刚观、三金观、三吽观。密教用以灭除身口意三业之罪垢,显现诸尊功德之修法。其行法之次第,先着座涂香,行...圣者所著用之衣服。即依据佛制所定之衣,有僧伽梨(大衣)、郁多罗僧(七条衣)、安陀会(五条衣)等三衣。 p5578...(一)原始佛教以来,佛教以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为构成一切万物存在之要素。其中地、水、火、风等四大为生成...指八地以上至第十地之一乘妙法;乃称赞唯佛一乘超出二乘、三乘之出世间法而言。据华严五教章卷一之说,修行阶段之初...【四种真如】 p0432 佛地经论七卷二页云:或说四种,为三界系不系真如。是此四法真实性故。...(故事)释尊将说法华时,怀增上慢之心者有五千人,言我等已证妙果,何要闻法华,各立座而去。法华经方便品曰:说此...比喻涅槃之无热恼。大智度论卷二十二(大二五·二二一下):“人大热闷,得入清凉池中,冷然清了,无复热恼。”或指...(术语)Mārgaśirṣa,第九月之名。西域记二曰:秋三月,谓頞湿缚庚阇月,迦逻底迦月,末伽始罗月,此当从七月十...俱摩罗,梵名 Kumāra。意译为童子。又作鸠摩罗天、鸠摩罗伽天、拘摩罗天。护世二十天之一,即初禅梵王,其颜如童子...(杂语)月天以二十七日经二十七宿一周于天,其递次直于宿处云宿直,其日云宿直日。...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
虚云和尚(1840-1959)是近代禅宗泰斗、佛教领袖。当年出家之后,几乎与家人断绝了一切音信。此后,他先后参拜了国...
【原文】 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①,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难白佛...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又出席宝莲寺主办的佛学讲座,非常高兴。特别是今晚是举世狂欢...
眼睛干涩吃荠菜 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诗经》里有甘之如荠之句,宋代大诗人陆游对荠菜情有独钟,曾吟诗赞美:手烹墙...
我们从六根的相状来看,我们的确看到每一个人的六根不一样,你看有些人眼睛很好,看得很远,有些人的眼睛只能看近。...
关于出离心,我们要知道到底离开什么,很多人修出离心,工作也不做,啥事也不干了,出离心是出离我们心中的颠倒妄想...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已。五戒可以全部受持,也可以随分受持。如《十住心论》卷二引...
现在汝等虽然也有一定的信心,也有求往生的心,但是这里一定要注意,如果你求往生的愿不恳切的话,那就好像入大海而...
元浩(唐苏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历代名僧辞典】
释元浩。姓秦氏。字广成。吴门人也。绮岁依晋陵灵山寺慧日禅师出家。具满律戒。配本州龙兴寺。寻为荆溪湛然禅师嘱累弟子。初受法华止观已得醍醐。唯以裂大网感大果成大行归大处以为大愿。宴居三昧常随佛后。希夷自得人莫能知。其秘密深远如海印三昧。不言出处常行佛事。与夫难行苦行更相祖述。默传心要为论为记。灵芝瑞草以为功德。传于后世者不同日而语矣。浩注解大涅槃经。为文首序。德美圆实志愿显现。盖录其所证之意而见于文。曰余闻先觉之大宝曰常。在宥布和之盛典曰教。率土知化之归宗曰行。交感人心之至极曰证。然则以道御时。以法性合其运。当应物之际。与显晦同其光。恢张至化。而自他昭著者。实播于鸿名。钦恭闻思协和至极。四德克彰者实存乎妙体。格变群家历观诸行。至典克修庶绩有成者。实赖乎宗本。信以授人。大明宗极敷畅厥旨。庶几有补于将来者实存乎妙用。博综群言以立诚训。风行十方率用归顺者实存乎妙教矣。此浩之法要。如王辅嗣之法系辞司马迁之自叙管仲能言轻重孟子之传春秋。虽儒释不同其义一也。以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示疾。右胁累足入于涅槃。非二乘境界。真如来定也。明年十一月十三日阇维。起塔于苏州西北虎丘东山南原也。浩耽学味道不涉余事。常随然师听其言说。曾无倦色分析义理。泒流川注必默记而暗诵。一言不失。数年之后人始知之。然师曰。回也如愚。罕为人说。多辞以不能。及被梁田二君苦劝请之。始着涅槃经解述。浩与上都云华寺华严澄观法师。若孔门之游夏焉。其儒流受业翰林学士梁公肃苏州刺史田公敦。缁流受业者智恒子瑜道儒仲仪仲良五人。持经讲论传之无穷。大比丘尼识微道巽志真悟极。此四人者高洁之伦深练禅观。初浩为二官所请注经。预梦甚为奇特。又庭阶生花非人间恒所见者。祥鸟飞驯五彩绝异。刺史崔恭撰塔碑立于虎丘山罗汉石坛之左。后有行满道暹明旷。皆著述广天台之道欤。
上篇:湛然(唐台州国清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下篇:智藏(唐越州暨阳杭乌山)[《宋高僧传》卷第六] |
(名数)提婆达多妄说五法,破释迦之和合僧。正理论四十三曰:言邪道者,提婆达多妄说五事为出离道:一者不应受用乳...
吠檀多精要
三密观
圣衣
空间
出出世一乘法
四种真如
五千增上慢
清凉池
末伽始罗
俱摩罗天
宿直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虚云老和尚的净土思想

彼佛国中有二菩萨最尊第一
文珠法师《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这4种食物多吃对眼睛好

【推荐】你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推荐】真正能带到来生的有多少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