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杂语)又作四园,忉利天之王,帝释所居善见城外四面之庭苑也。一众车苑,在东方,此苑中随天之福力而现种种之车。...【阿湿缚窭沙】 或名阿湿矩沙。西域记云:唐言马鸣。摩诃衍论曰:若克其本,大光明佛;若论其因,第八地内住位...【不坏回向】 修唯识行,四十一阶的十回向位的第二位。此位菩萨,于三宝所,得坚固不坏信,以己善根,回向众生,令...因明用语。为“显过破”之对称。乃因明对论中,用来破斥对方主张之方法之一。于论议进行中,敌者(问难者)若见立者...亦名:三事知毗尼相、知毗尼相 子题:比丘能知五相名解毗尼、解毗尼、毗尼五相、不看他面 行事钞·序:“十诵云,比...(术语)计者,计度分别也,计度分别所立之宗义,谓之计。若为他所难,更变其宗义,名为转计。...【语】 p1282 瑜伽二十四卷十四页云:复如有一、常勤修习如是悎寤;于未受法,正受正习、令得究竟。所谓契经、应颂...(杂语)冥然而往他处也。即谓死。唯识枢要上本曰:机感未符,杳从冥往。...亦名:诵毗尼时听作筹数杂碎文句 子题:杂碎文句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僧祇,若欲诵时,当先净洗手已,捉筹;若有...(故事)谓多数之塔婆也。法华经药王品曰: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佛灭后阿输迦王作...佛虽然对世人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但所说都是亲证之境,不是言语文字所能描述,而且所说之法,本来如是,非佛创说或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一群人到山上打猎,其中一个猎人不小心掉进很深的坑洞里,他的右手和双脚摔断了,只剩一只左手。 坑洞非常深,又很...
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这是玄奘大师《八识规...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叫禅在当下。要讲这个题目,首先我想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何谓禅;第二个问题何谓当下。 由...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小心受了伤,这是否只是不小心,跟因果无关?这是属于因果的报应,如...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 (1)此人可能业障很重。因此所做的一些布施与过去的业障...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后世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年!这都是得自范...
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 那...
恨是毒汁,不仅毒人,更会毒己。 因为恨,少年时,也曾有过将果树砍光的一闪恶念。只因,肇事者曾将我家的桃树果子...
智凯(唐京师定水寺)[《续高僧传》卷三十]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凯。姓安。江表杨都人。家世大富奴仆甚多。年在童丱。雅重嘲谑。引诸群小乃百数人。同戏街衢以为自得。陈氏台省门无卫禁。凯乃率其戏侣。在太极殿前。号令而过。朝宰江总等。顾其约束铨叙驻步讶之。相视笑曰。此小儿王也。及至学年。总掷前绪。承沙门吉藏振宗禹穴往者谈之光闻远迩。便辞亲诣焉从受三论偏工领叠。所以初章中假复词遣滞。学人苦其烦拿。而凯统之冷然释顿。各有投诣。及藏入京。因倍同住。义业通废专习子史。今古集传有关意抱辄条疏之。随有福会因而标拟。至于唱导将半。更有缘来。即为叙引冥符众望。隋末唐初。嘉猷渐着。每有殿会无不仰推。广诵多能罕有其类。尝于内殿佛道双严。两门导师同时各唱。道士张鼎雄辩难加。自恨声小为凯陵架。欲待言了方肆其术。语次帝德。鼎延其语。凯斜目之。知其度也。乃含笑广引古今皇王治乱济溺得丧铨序。言无浮重文极铺要。鼎构既穷凯还收绪。一代宰伯同赏标奇。临机之妙铦锋若此。而情均贫富赴供不差。存念寒微多行针疗。后以蝇点所拘申雪无路。徙于原部。乃冠服古贤。讲开庄老时江夏王道宗。昔在京辇第多福会。至于唱叙无非凯通。后督灵州携随任所。留连岁稔欣慕朋从。及巡抚燕山问罪泥海。皆与连骑情同比影。在蕃斋祀须有导达。乃隔幔令凯作之。至于终词无不泣泪。王亦改容。遂卒于彼。
上篇:慧常(隋京师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 下篇:宝岩(唐京师法海寺)[《续高僧传》卷三十] |
(1927~)韩国济州人。一九五○年于梵鱼寺依止东山法师出家,翌年受具足戒。历任元晓、东国学院理事、大韩佛教曹溪...
四苑
阿湿缚窭沙
不坏回向
立量破
比丘有三事决定知毗尼相
转计
语
冥往
说戒时听作筹数戒条
八万四千塔
一字不说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鼓舞别人在逆境中奋起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禅在当下

人起颠倒的时候,福报也救不了你
圆因法师:行善后为何得不到善报

一条家训,让一个家族兴旺了800年

佛法与外道的区别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