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名数)一生苦,果报始起为生,生时有苦,故名生苦。二老苦,身体衰变为老,老时有苦,故名老苦。三病苦,四大增损...谓诸法皆无自性,当体即空。...【轨则亏损所摄】 p0888 瑜伽二十二卷九页云:云何轨则亏损所摄?谓如有一,于威仪路、或所作事、或诸善品加行...全一卷。唐代法藏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全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本书分为六门,前三门述说圆顿之妙解,后三...【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p1306 瑜伽七十七卷五页云:若缘乃至所受所思契经等法,为一团等,作意思惟;非缘各别...【六种死】 p0295 瑜伽八十五卷十六页云:复次有六种死。谓过去死、现在死、不调伏死、调伏死、同分死、不同分死。...通教登地菩萨得如幻三昧,能示现无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意欲至彼,身亦随至,故称意生身。据楞伽经...(修法)凡真言之受戒必行灌顶法,故受真言之三昧耶戒谓之受戒灌顶。...(术语)数论师立二十五谛,第一名冥谛,此冥谛中本有一切诸法随缘次第出生云。即言冥谛者为诸法之实性也。...大乘究竟圆满的教法,为天台所立四教中之第四,或华严宗所立五教中之第五。...【二法令修善者时无虚度】 p0044 瑜伽十三卷二十四页云:又有二法,令修善品诸苾刍等,时无虚度。一者、于诸根...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问: 请问大安法师!如果心里还留恋世间的财产事业,妻子儿女,美食或他自己很贪爱的东西但同时也很想往生极乐世界...
你让我看看你的修学日记,我浏览了一下。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你对佛法的虔诚及修学的精进。我作为一个出家人都感到很汗...
《佛祖统记》云:毗沙门天王太子哪吒,复告师曰:时当像末,不修禅诵,但起伽蓝,恐非比丘之正业。(卷二八) 哪吒...有些人学佛是很盲目的,太重视外在的形式了,不知佛法是向内求。 一位老太太觉得自己很虔诚。早晚课是每天必做的。...
现在有些凡夫说释迦牟尼佛讲净土法门、极乐世界,大概是一个方便之喻、一个化城,甚至是一种精神现象;有的甚至说净...
《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述,当众生遭遇困难之时,只要诵念其名号,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有一次,世尊从舍卫城到吠舍离,在路上他看到一些弟子背着大包小包的衣物旅行,不禁想到:这些愚人,把精力全放在穿...
⒈董子明居士,民国时期山东蓬莱人,学识渊博,曾经担任吴佩孚将军的顾问。 ⒉他晚年摒弃世俗事务,专心精勤念佛。...
慧常(隋京师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历代名僧辞典】
释慧常。京兆人。以梵呗之工。住日严寺。尤能却啭咔响飞扬。长引滔滔清流不竭。然其声发喉中。唇口不动。与人并立推检莫知。自非素识方明其作。时隋文兴法。炀帝倍隆。四海辐凑同归帝室。至于梵导赞叙各重家风闻常一梵飒然倾耳。皆推心丧胆。如饥渴焉。佥曰。若此声梵。有心闻之何得不善也。众虽效学风骨时参。至于用与牵挽。皆不及矣。晚入东都。枭感作乱。斋梵总任咸共委常。及平殄后复还关壤。时有僣帝曰。逆贼建福。言涉国家并可收之。因即募觅。常被固送。行次莎[打-丁+册]。逃贼留曰。往必被戮。可于此止。常曰。债负久作。终须偿了。遂至东都。果如言焉。年四十余矣。时京师兴善有道英神爽者。亦以声梵驰名。道英喉颡伟壮词气雄远。大众一聚其数万余声调棱棱高超众外。兴善大殿铺基十亩。棂扇高大非卒摇鼓。及英引众繞旋行次窗门。声聒冲击皆为动振。神爽唱梵弥工长引。游啭联绵周流内外。临机赊捉惬洽众心。贞观年中。豫州治下照机寺昙宝禅师者。断谷练形戒行无点。年六十许。常讲观音导引士俗。而声调超挺特异人伦。寺有塔基。至于静夜于上赞礼。声响飞冲周三十里。四远所闻无不惊仰。
上篇:法琰(唐京师玄法寺)[《续高僧传》卷三十] | 下篇:智凯(唐京师定水寺)[《续高僧传》卷三十] |
日本佛教用语。即参诣各处圣迹的巡礼者所唱咏之赞歌。又作巡礼歌。在日本,据传以西国三十三所(指京畿附近安置有三...
四苦
诸法皆空
轨则亏损所摄
妄尽还源观
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六种死
三种意生身
受戒灌顶
冥性
圆教
二法令修善者时无虚度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阿弥陀佛能加持临终者不贪恋娑婆吗

诵地藏经与念佛

何为比丘的份内事
修行一定要明佛理

千万不要犯诽谤净土法门的罪业

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
芒鞋布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