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虽然对世人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但所说都是亲证之境,不是言语文字所能描述,而且所说之法,本来如是,非佛创说或是说了之后才有,如此说同未说,故说“一字不说”。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五法摄大觉地】 p0281 佛地经论三卷一页云:尔时世尊告妙生菩萨:妙生当知,有五种法、摄大觉地。何等为五?所谓...印度古代一婆罗门外道名。善长辩论,后为马鸣所降伏。大唐西域记卷八(大五一·九一三上):“建击揵椎窣堵波北,有...系密教以悉昙字 (a,阿)音韵上四种转化,配上发心、修行、菩提、涅槃四德,以表示真言行者之修行阶段。悉昙字 (...(人名)台州国清寺湛然,姓威氏,唐晋陵荆溪人,时人尊其道,号为荆溪。天宝载剃落,持律森严,极止观之奥旨。法华...【自他作苦乐等俱不可记别】 p0604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三页云:复次由二因缘,自作苦乐,不可施设,不可记别。如...【色界中有三胜生】 p0572 瑜伽九卷十一页云:又色界中有三种胜生。一者、异生无想天生,二者、有想天生,三者...(术语)三不退,四不退,五不退中第三也。...【慢依六事生】 p1278 瑜伽五十五卷九页云:慢依六事生。一、劣有情,二、等有情,三、胜有情,四、内取蕴,五、已...凡三卷(或二卷)。隋代吉藏(549~623)述。为世亲所造“法华论”之注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吉藏著有诸多有关法...(一)谓完成自利、利他之菩萨行而证佛果。因二利圆满成就,故谓满足。 (二)为天亲净土论解义分十章之一。据此章所说...禅定之一种。阿罗汉等圣者于修四禅定、四无色定、灭尽定等九次第定时,观息、色、心三事之禅法。又作通明观禅、通明...(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前不久看书,读到一则这样的寓言每个人出生时,天使都要送给他一样礼物:一种是愚蠢,一种是聪明。有位叫伊莎贝尔的...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延年,世寿已尽,即得往生极乐。世人不察,每以佛法,但为超度...
【原文】 窃怪今时造业者多,信道者寡。菩萨既度生无已,何不分身示现,化诱群迷。且昔佛法东流,自汉魏以迄宋元,...
整个生命的改变来自于修习止观,这个止叫五停心,四念处是观。净土宗也有止观,净土宗的止观叫作都摄六根。就是说佛...
凡夫的心总是心猿意马,漂浮不定,好比躁动的猿猴一样上窜下跳,流荡散乱;又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四处奔腾,难以驾驭。...常听别人说:夭寿这两字,不知其义?夭寿是如何构成的? 夭寿就是出生后,生命活得不长,不以正常死亡年龄而死亡,...
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以一切诸法,皆依此心;若离此心,无别有法。因心即果觉,无二无别,但用此...问: 请开示学唯识的学习方法? 惟贤长老答: 一是把基本书学好,二是大部头的经论要深入学习。基本的有《五蕴》、...
一字不说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一字三礼 | 下篇:一尘法界 |
(物名)Pṛthvi-gomaya,译曰牛粪。见慧琳音义十。...
五法摄大觉地
鬼辩婆罗门
四转
湛然
自他作苦乐等俱不可记别
色界中有三胜生
证不退
慢依六事生
法华论疏
利行满足
通明禅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愚蠢也是天使的礼物

临终助念家属须知

佛菩萨为何不示现来化度众生

什么叫作佛号安住呢

怎样才能让心变清净
短命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