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极微薄寂静苦】 p1198 集论四卷七页云:云何极微薄寂静苦?谓诸无学、命根住六处。...【善知加行】 p1143 瑜伽七十七卷十九页云:云何善知加行?谓如实知解脱、胜处、及与遍处、或修,或遣。...(术语)谓真言月轮观之月轮也。金刚顶疏一曰:试观圆轮,无乐不与。...法华四一之一。法华经所说的教法,是属于一乘的教法,也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故名教一。...(菩萨)谓弥勒菩萨。弥勒译言慈也。...亦名:触女人戒触相三种、身相触三种、相触三种 子题:比丘触女约触明犯、女触比丘约乐论犯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人名)Narendra-yaśas,比丘名。译言尊称。续高僧传二曰:那连提黎耶舍,此言尊称也。北天竺鸟场国人,(中略)...【识住边际及住因缘边际】 p1438 瑜伽五十四卷二页云:有色界识,有来有去;无色界识,有死有生。又此二住,乃至寿...(术语)有情之心识也。精微曰精。不测曰神。无量寿经下曰:精神苦痛。...烦恼之异称。诸烦恼缠缚众生,不使出离生死,故称结;驱役而恼乱众生,故称使。结有九种,使有十种,称为九结十使。...(杂名)地狱中吐火迫害罪人之蛇。楞严经八曰:火蛇火狗。...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
经云: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僧服不随俗流转,世出世间无价宝。 在衣食住行无时不向奢...
多年前,有个学者在某大会场向人们讲佛祖绝对不可能存在。当听众感觉他言之有理时,他便高声向佛祖挑战说:佛祖假如...
杨杰,字次公,安徽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官职太常(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最初时喜好禅宗,追...一、求佛而不修佛 佛法是修行法门,是从内心去参悟自然、宇宙、生命存在的法理,修去心灵上存在的污垢与愚见,达到...
我们来看看,要什么因缘会生起智慧。有些人不能生起智慧,这个地方我们哪些因缘要避免,哪些因缘要去追求。智慧对我...如果你属于疲劳大军中的一员,经常感到疲乏无力、头昏脑涨、腰酸背痛、烦躁焦虑、紧张失眠等,那么就要小心了。南方...
没有善根,如何救拔他呢?如果在堕恶道的时候,或者到了地狱门口,他能善根发现,念一佛名号,或者念一个菩萨名号,...从前,有一位乐修佛道的修行人,决定独往山中用功。但是,静谧的山林中却伏藏着许多凶猛的大毒蛇,令修行人深生怖畏...
道悦(荆州青溪山)[《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历代名僧辞典】
释道悦。姓张。荆州昭丘人。十二于玉泉寺出家受戒。安贫苦节。尤能持念大品法华。常诵为业。随有经戒日诵一卷。人并异之。初智者入于玉泉。未有钟磬。于泉源所获怪石一片。悬而击之。声响清彻。悦于此寺每诵卷通。扣磬一下。闻者肃然。且其诵声如清流激韵。听者忘疲。所以幽明往者屡有祥感。一时患水腹胀如鼓。更无余求。唯念般若。一夜正诵经次。腹忽如裂水出滂流。及试手寻洪肿顿消。病忽失所。斯所谓转障轻受者也。昔朱粲贼扰。唯悦守山。盗来求减以惠给余。更重取煮而不熟。惭而返之。他日又来将加害命。悦坐地不动曰。害吾止此。吾欲自见寺舍取尽。遂放令引路。行数步又坐曰。吾沙门也。非引路之人。浮幻形骸任从白刃。贼奇其高尚也。送还本寺。悦一生不衣蚕衣。唯服麻布。汉阳王至山。睹悦风仪秀眉蕴服。请受戒品。又遗厚供一无所受。王作大布三衣一袭以奉之。因问何不着缯帛耶。答曰。蚕衣损命。乖忍辱之名。布服俭素。表慈悲之相。王曰。仲由不耻夫子见称。沙门慈忍固其然也。悦步影而食。少差虚嗽。食留一分。以资飞走沉泳之属。故慈善所熏。或飞来肩上。或浮泊手中。虽衣弊服而绝无蚤虱。时又巡村乞虱养之。诫勿令杀。悦居山五十余年。春秋七十二矣。终于岩所。永徽中。有人于青溪见一僧。擎锡跣足。自云般若师。言已不见。然生存常诵般若。故人咸号焉。
上篇:德山(益州天敕山)[《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下篇:慧耀(荆州内华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指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有漏之五境,其自性虽苦、不净,但凡夫之欲心所感则为妙乐,故称五妙欲。[俱舍论卷九...
极微薄寂静苦
善知加行
圆轮
教一
大慈尊
触女人戒相触三种
那连提黎耶舍
识住边际及住因缘边际
精神
结使
火蛇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虚云老和尚: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

信佛会让你损失什么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修行要去掉这二十种错误观念

哪八种过失会让我们不能生起智慧
从累到病只需5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