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烦恼所缘境有二十种】 p1196 显扬十九卷三页云:烦恼所缘境、有二十种。一、缘有事境,二、缘无事境,三、缘自相...【善知心灭】 p1143 瑜伽七十七卷十八页云:云何善知心减?谓如实知彼所对治相及麁重所杂染心,彼衰退时,彼损减时...(术语)谓堕落于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或邪正不二,善恶一如等说之圆实理谈而破戒行流于放逸也。...掉举和后悔。这两种心理,都能使人的心不得安宁和烦恼。...(菩萨)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上第五位。主众生自发生慈悲。又名大慈起,慈发生,慈愍慧。梵名昧怛利也。毗廋拏檗多...亦名:触女人戒觉不觉境 资持记释云:“作句者:一、觉触不觉。如下四分,手捉发,残。二、不觉触觉 。十诵爪等,皆...【识趣识智皆无所有】 p1438 瑜伽八十七卷八十五页云:又由三缘,识趣、识住、皆无所有。一、由自然非染污故。二、...(杂名)修法之道场也。精妙之坛场也。又为精练者之室宅,故曰精室。三摩地法曰:建立精室布轮坛。准提仪轨曰:将像...(一)梵语 bandhana 或 sajyojana。又作结使。即使烦恼。结,为系缚之义;盖烦恼系缚众生于迷境,令不出离生死之苦,...(界名)三途之一。地狱道之别名。...(术语)时为十二时。处为净处不净处。诸缘者,止观四之二所谓息诸缘务者,生活人事伎艺也是也。往生要集下本曰:只...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著手学习,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 原来佛法之目...【一地】 (喻)佛性好像一块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而佛性也能使一切众生的善根功德增长壮大。 ...
一声大磬响,妄想顿时亡,思惟真心与妄想,又是怎么样。 昨天上课我们了解了,《观经》里面有观像念佛、观想念佛、...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生相。如果他有执著的心,那就是法执了,就有执著了。有执著了...
饬终津梁提要 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久证,诚恐不易得力。况眷属不谙利害,往往以世情而破坏彼之...从童年到成年,一遍又一遍地,大众被告知吃肉是正常的,甚至是享受优越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地请...
古代有个很有名的关于放手的爱的公案,说有两个妇人在争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她们都说孩子是自己的,谁也不愿意让给另...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条,需要全体佛教信徒都必须遵守。与佛教的其他戒条一样,五戒戒条的制定都是因为弟子在言行举止...
德山(益州天敕山)[《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历代名僧辞典】
释德山。姓山氏。莫测何人。忽弃妻子入山修道。须发不暇削。衣食不暇给。唯息缘静念为得性也。人莫知其观行。视其相状如得定者。时游化竹林龙池。开悟道俗。以清简为本。每云。烦乱之法道俗同弊。故政烦则国乱。心烦则意乱。水清则鱼石可见。神清则想倒可识。学清简者尚自喧烦。况在乱使焉可道哉。后入马鞍山。每多毒蛇。噬人必死。然山来往都不为害。诸余僮侍晨夕所行。一无所惧。曾蹋被啮。山以水洗之。寻尔还复。后还天敕山夏坐树下。人来山所逢虎迫逐。便入绳床下。虎蹲床前。山曰。床下佛子肉味可胜贫道耶。即脱衣以施。虎屈起而永去。后其小子于山访获。山曰。尔来何为。曰久不奉见。生死不知。故来定省。山曰。汝去各自觅活。更来与杖。去后数年又来。山取杖欲捶之。儿却住曰。阇梨遇儿如他人。他人可受打耶。山大笑曰。吾不打尔者。必更来败我道意。遂长去。山年九十余。终于山谷舍。时益州草堂寺旭上者。不知何许人。少居草堂。唯以禅诵为业。余无所营。蜀土尤尚二月八日四月八日。每至二时四方大集驰骋游遨。诸僧忙遽无一闲者。而旭端坐竹林泊然寂想。瓶水自溢炉香自然。诸人城西看了相从参之。旭俨然不动等同金石。三日之后方复如常。四众敬而异之。故睹如朝日之初出。同共目之为旭上也。年九十八。
上篇:法庆(京师凝观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下篇:道悦(荆州青溪山)[《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一)谓色、声、香、味、触五境中之净妙者。系就极乐之境界而言之。依往生要集卷上载,极乐净土有十乐,其第四乐名为...
烦恼所缘境有二十种
善知心灭
圆实堕
掉悔
大慈生菩萨
触女人戒犯缘觉不觉境
识趣识智皆无所有
精室
结
火途
时处诸缘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佛法宗派大概
佛学常见辞汇(一画)

转凡成圣并不遥远,只在一念之间

父母未生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推荐】饬终津梁(临终助念须知)
肉食主义的逻辑悖论

【推荐】爱不是占有,放手不是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