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出世诸法差别】 p0483 瑜伽六十五卷十四页云:又由五相,建立出世诸法差别。何等为五?一、见道所断对治。二、修...(术语)举一法则收一切法也。唐判五教章中曰:三性一际举一全收。(和本举一作随一)。清凉华严玄谈二曰:上十处共...指一道灵妙之光。指自己本具之光明,即灵妙不昧之心光。从容录第三十一则(大四八·二四八上):“一道神光,初不覆...【扇搋迦等不名近事男】 p0948 瑜伽五十三卷九页云:问:何故此二、虽受归依,亦能随受诸近事男所有学处;而不...【五事三三摩地及与彼境分别】 p0292 瑜伽七十二卷十四页云:问:如是五事,几是空,是空境?几是无愿、是无愿境?...【心所离心有别自体】 p0356 成唯识论七卷五页云:如是六位诸心所法,为离心体有别自性?为卽是心分位差别?设尔;...(术语)十三大院中第二院以下对于中台八叶院,故总曰外部。又,外金刚部院之一谓之外部。...明末清初临济宗僧。苏州(江苏)嘉定人,俗姓葛。号解三。自幼许愿出家,十七岁从南翔(江苏)白鹤寺之会心落发,二...蕴,积聚之义;如五根五境等诸色之积聚,称为色蕴。诸蕴,即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参阅“五蕴”1212) p631...(术语)Ārṣa,旧作阿黎沙。译曰古圣主。演密钞五曰:梵语阿利沙,秦言古圣主。即自利利他殊胜功德,古仙圣道也。...【七种第一义法涅槃品法】 p0065 瑜伽十四卷二十二页云:又有七种第一义法涅槃品法,能令正法,无退久住。一、闻所...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楞严咒注音版...八大人觉经...问: 领导是门艺术。如果弟子做事不积极,让他做不如自己动手更省事时,在这种情况下,法师会自己动手吗?领导者追...安婧最近很郁闷。她不喜欢参与那些家长里短的话题,也不愿意听同事们背后的议论,所以她总是尽量躲开人多的场合,完...
净业行人常常观照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对于净业成就有很大助益。我们这一世的生命是因缘所生法,八苦交煎,本质...
【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 这个地方要注意了...【阿弥陀】这三个字,在净土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三个字绝对不能忽略的!因为在整个修行当中,不管是你的因地,...
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的智慧灵文,被称为佛的法身舍利。 摩诃迦叶说那些肉身舍利就...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乐,众生之所以堕地狱,永受轮回剧苦者,皆不出因果之外。凡人欲治身心,总不能外于因果。...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
富上(益州沙门)[《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历代名僧辞典】
富上者。莫测何人。恒依益州净德寺宿。埋一大笠在路。昼日坐下读经。人虽去来不唤令施。有掷钱者亦不咒愿。每于静路不入闹中。状如五十。虽在多年过无所获。有信心者曰。城西城北人稠施多。在此何为。答曰。一钱两钱足养身命。复用多为陵州刺史赵仲舒者。三代之酷吏也。甚无信敬。闻故往试。骑马直过。佯堕贯钱。富但读经。目未曾顾。去远舒令取钱。富亦不顾。舒乃返来曰。尔见我钱堕地以不。曰见。问曰。钱今何在。曰见一人拾将去。舒曰。尔终日在路唯乞一钱。岂有贯钱在地。而不取者。见人将去。何不止之。答曰。非贫道物。何为浪认。仲舒曰。我欲须尔身上袈裟。富曰。欲相试耳。公能将去。复有与者。可谓得失一种。即叠授与。仲舒下马礼谢曰。弟子周朝人。官历三代。大与众僧往还。少不贪者。闻名故谒。本非恶意。请往陵州。富曰大善。然贫道广欲结缘愿公助国安抚。即是长相见受供养也。舒辞叹曰。毛中有人不可轻慢。尔后不见。益州人蓟相者。从扬州还见之。亦埋笠路侧。颜状如常。
上篇:童进(滤州等行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下篇:明恭(郑州会善寺)[《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
(术语)生死无始,故云无始,经久远年劫,故云旷劫。...
出世诸法差别
举一全收
一道神光
扇搋迦等不名近事男
五事三三摩地及与彼境分别
心所离心有别自体
中台外部
解三洪
诸蕴
阿利沙
七种第一义法涅槃品法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事必躬亲成就不了大事
心律法师:遇到小人怎么办

净业行人要常感悟生命无常的真相
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
「阿弥陀」三个字意义重大

学佛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印光大师:佛菩萨也不出因果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