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七卷五页云:如是六位诸心所法,为离心体有别自性?为即是心分位差别?设尔;何失。二俱有过。若离心体,有别自性;如何圣教说唯有识。又如何说心远独行,染净由心,士夫六界。庄严论说,复云何通?如彼颂言:许心似二现;如是似贪等,或似于信等。无别染善法。若即是心分位差别;如何圣教,说心相应,他性相应,非自性故。又如何说心与心所俱时而起,如日与光。瑜伽论说,复云何通?彼说心所,非即心故。如彼颂言:五种姓不成。分位差过失。因缘无别故。与圣教相违。应说离心有别自性。以心胜故;说唯识等。心所依心势力生故;说似彼现?非彼即心。又识心言,亦摄心所。恒相应故。唯识等言,及现似彼,皆无有失。此依世俗。若依胜义;心所与心,非离非即。诸识相望,应知亦然。是谓大乘真俗妙理。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杂名)皆为罥布之稀簿轻妙者。天众之衣,由此而成云。【又】菩萨之见佛性,如隔罗縠而见物。祖庭事苑一曰:华严疏...位于察哈尔多伦诺尔城西北端,邻近汇宗寺。又称西庙、青寺。据大清一统志卷四○九之二载,此寺系清世宗于雍正五年(...心所俱起者: 一、五法五俱起 谓于遍行中,有随一起,余四亦必俱起也。 二、九法必六俱 谓于别境五不定四...(一)梵语 arhan。音译阿罗汉。得阿罗汉果者,不再受生于三界五趣之中,即永入涅槃,不受生死之果报,故称为不生。[...坐相之一,即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的一种坐法。...(术语)华严经说法之五种目的也。一正为,为不思议乘之菩萨。二兼为,为一切众生结缘。三引为,为诱引权教之菩萨。...(名数)一、身寂静,舍离恩爱之家,避喧闹之世,闲居静处也。二、心寂静,离贪瞋痴等诸烦恼,修禅定,不起恶心也。...南朝宋僧。籍贯、生卒年不详。俗姓寇,出家止住于建康东安寺。少年学律,长习义宗,虽通达经论,然潜光隐德,未为世...清代黄绶芙、谭钟岳合撰,民国俞子丹重绘。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峨眉山由麓至顶,绵亘数百里,古迹胜境,美...【不纯直】 p0320 瑜伽八十九卷九页云:欺诳师长,尊重福田及同法者,名不纯直。...(术语)本意归趣之所也。法华经弘传序曰:统诸佛降灵之本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
噶当派的祖师们一向以隐藏功德为本,他们有一句格言: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一个人不到处宣传自己的功德,一切...若别释五戒义者。第(一)杀戒。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云。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况学佛之人。岂肯萌其杀念而招...
汝何不知事务,一至于此。光何人斯,何可以与莲池大师并论乎?汝作此说,以为恭维光,不知其为毁谤光也。以后不得如...
昔日印度经常发生洪灾,各地民不聊生,有些人为了养家糊口,便开始结伙打劫来往的商队。这天,一群盗匪在山谷隘口埋...
忏悔,在佛教来说,是有方法的;也唯有讲究方法;依靠着正确的方法来忏悔,才能达成预定的目标。 忏悔除了有改过向...
观音菩萨的名字,在许多的大乘经中,都有说到。例如《法华经》(普门品)、《心经》、《成具光明定意经》、《维摩诘...
有句话:从古至今,一切故事,其实都是相遇,然后分离。人与人的相遇,是人生的基本境遇,佛菩萨让我同一位智商较高...
1977年,第一次见到广钦老和尚,当时老人家没别的开示,只教我们好好念佛。同去的政大东方文化社同学,都觉得非常失...
心所离心有别自体
【法相辞典】
【心所离心有别自体】 p0356
上篇:心王心所了相差别 | 下篇:心混浊者有三过失 |
佛之德名。又作世间眼。佛智慧圆满,具足五眼,可为一切世间之眼目,示导正道;又开世人之眼,使见正道,故称世眼。...
罗縠
善因寺
心所俱起
不生
吉祥坐
华严五为
二种寂静
道渊
新版峨山图志
不纯直
本致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虚云老和尚《五戒开示》

如何正确理解心清月现

劫盗分财喻

佛教的三种忏悔方法

高僧与观世音菩萨的感应事迹

与病苦的同修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