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声闻独觉犹有烦恼余习】 p1395 大毗婆沙论十六卷一页云:非如独觉,及诸声闻,虽断烦恼;而有余习。贪爱习者:如...(物名)Śrigarbha,译曰胜德。宝玉名。华严经疏十五曰:梵云宝利揭婆,此云胜藏,即宝名也。...行事钞·通辨羯磨篇:“问:‘得对尼等四众及以白衣作法不?’答:‘不得也。律令至不见不闻处,方作羯磨;除所为作...(流派)此外道计一切罪福皆是大自在天作为,非人间之所关知,自在天喜,则众生安乐,瞋则众生苦。人间之罪福,一系...(名数)十法界之众生也。见教时问答一。...为从假入空观、从空入假观、中道第一义观之合并略称。乃天台宗所立。空观,乃由常识之立场(假)而入宗教立场之真理...有依行,为有可凭依之行业;轮,为摧破之义,谓众生依此行业而修菩提,则能摧破一切烦恼惑业。十种行业为:(一)具足...唯识宗所说识体(包括八识心王和五十一个相应心所)的四种功能。 一、相分,相就是相状、形相,即外境反映到心...宗镜录卷四十七以束芦来比喻六根、六尘间之关系,即:(一)互相依,束芦互相依倚,以此比喻六根、六尘更相由藉,而成...即禁止自己说话。一切众生之生死轮回,皆由于身、口、意三业所致,若消除此三业,可速得解脱;禁语目的之一即为减少...亦名:院相不周净、篱墙不周净、不周净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篱墙不周净。四分云,半有篱障;多无篱障;都无篱障...《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若心污浊,则行为就污秽,行为污秽,就不能避免其痛苦。 佛家认为,众生与佛在佛性上是平等的,人人皆具佛性,人人...
【原文】 吾人眼耳鼻舌、四肢百骸,皆由父母生养而来。若非父母劬劳,何处得此昂藏。从知父母实有生身厚德,理当图...眼观色、起心动念;耳听歌舞倡伎。眼看舞,耳听唱,戴香华鬘、香涂身种种的,都是人假相,哪有些真的!众生就执着。...
本文摘自《净土圣贤录续编》。百不管是不计较世间的俗事俗累,不管是放得下娑婆世界的牵挂。断得了一切牵挂,才可以...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无依无托,若失父之孤子,犹丧家之穷人,总由烦恼恶业,感斯生...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
释迦牟尼佛说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之西,但是你不要执著它的方位,因为这要针对不同的参照系而言。比如天子定都长安,...话说兴化县商人马文安,品学兼优,且喜研究佛理,他娶妻吴氏,貌极美好,性也聪敏,善持家政,不过骄气颇深,嗔心亦...
僧猛(隋京师云花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三]
【历代名僧辞典】
释僧猛。俗姓段氏。京兆泾阳人。姿荫都雅神情俊拔。竟孺出家素知希奉。聪慧利根幽思通远。数十年间躬事讲说。凡有解悟靡不通练。昔魏文西位。敕猛在右寝殿阐扬般若。贵宰咸仰味其道训。周明嗣历。诏下屈住天宫永弘十地。又敕于紫极文昌二殿。更互说法。当时旨延问对酬答无穷。黄巾之徒纷然构聚。猛乃徐摇谈柄。引敌深涡。方就邪宗一一穷破。故使三生四见之语并屈当时。元始真文之经纷碎。曩日天师徒侣瓦解乖张。道俗肃然更新耳目。初帝。始齐三教。猛分为九十五门。后退一乘。更进三十有生之善。词甚崇粹学观所归。既不预帝览。遂沦俗侣。猛退屏人事幽栖待旦。随文作相佛日将明。以猛年德俱重。玄儒凑集。追访至京。令崇法宇。于大象二年。敕住大兴善寺。讲扬十地。寺即前陟岵寺也。声望尤着殊悦天心。寻振为隋国大统三藏法师。委以佛法令其弘护。未足以长威权。固亦光辉释种。移都南顿寺。亦同迁于遵善里。今之兴善是也。名虽居隶。而恒住云花勖徒课业。以开皇八年四月四日。卒于住寺。春秋八十有二。初将大渐。深照苦空。话言盈耳。翕然欲绝。语众曰。吾其去也。遂即神迁。时贵其置心不乱。葬于城东马头穴刻石立铭于云花寺。今犹存矣。
上篇:僧衄(周新州愿果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三] | 下篇:道臻(魏京师大中兴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
【不净观六事差别】 p0340 瑜伽三十卷十三页云:云何勤修不净观者,寻思六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谓依不净增上正法,...
声闻独觉犹有烦恼余习
室利揭婆
羯磨不得对余众及白衣作
无惭外道
十种众生
空假中三观
十种有依行轮
四分
束芦二义
禁语
摄食界院相不周净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及时为心灵沐浴和洗涤

思恩图报,青年本责
忏云法师谈欲念

百不管老媪
印光大师《三皈与五戒十善》

念佛的真正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