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又如是等功德略有二种,一现前发起自所作用,二安住自性。若现前发起自所作用,以出世间后所得世俗智为体。若安住自...【唯识】 梵语 Vijnapti-matrata、音译毗若底摩坦喇多,梵语倒置,称为识唯,汉土译为唯识。识者心之别名,所谓唯识...谓生无漏智而断烦恼,永离异性(凡夫)之生。唯识家称为圣性离生,俱舍家称为正性离生。声闻、缘觉二乘入于见道之位...为大日经所说六十心之一。即对于无疑虑法生起疑虑之心,而与六十心中之痴心、疑心相类似。痴心与闇心虽同属于痴烦恼...(物名)一作筏折罗。亦作拔折罗Vajra,金刚也。见嚩曰罗条。...即古代于帝王忌日所设之斋会。据佛祖统纪卷四十载,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玄宗敕令天下诸郡建立龙兴、开元二寺。...(术语)又云四无碍智,四无碍辩。是为诸菩萨说法之智辩,故约于意业而谓为解,谓为智,约于口业而谓为辩。一法无碍...新加坡(Singapore),又作星加坡、星洲。为位于马来半岛南端之小岛,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岛屿遥望;北隔柔佛海...【非我计我见】 p0715 大毗婆沙论九卷一页云:若非我我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有身见摄。见苦所断...(喻)佛陀说法,毫无怖畏,声震十方,群魔慑伏,好像狮子一叫,百兽降伏一样。...(衣服)一作泥伐散娜,泥婆娑Nivāsana,译曰裙。西域记二曰:泥缚些那,唐曰裙。曰涅槃僧,讹。百一羯磨十曰:泥...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染的造作(染业)两种。 善念、恶念和无善无恶的念头通通是属...
大凡一个国家之政治法律,无微不至,那还有不逮之处?教育设备,有完全的课程,那还有不足之处?固然如是,但亦难免...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
问: 西方极乐的金碧辉煌和不轮回,是不是2000多年前人们在困苦生活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呢?还是对世人的一种诱...大乘行人发菩提心,由于当人的根性与时节因缘的差异。遂致发心的因缘与相状错综复杂。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人类不论富贵贫贱,上至一国的领袖,富有四海。下至贩夫走卒,贫无立碓之地,都有缺少些什么,都不能事事称心如意。...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个结论,就是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这个结论是斩钉截...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得舍,取多了之...
善胄(唐京师净影寺)[《续高僧传》卷十二]
【历代名僧辞典】
释善胄。俗姓淮氏。瀛州人。少出家。通敏易悟机达为心。预涉讲会乐详玄极。大论涅槃是所钻注。齐破投陈。奔造非数。年屡荐馁告乞是难。日济一饼纔充延命。形极羸悴众不齿录。行至一寺闻讲涅槃。因入论义。止得三番。高座无解低头饮气。徒众千余停偃讲席。于是扶举而下。既至房中奄然而卒。胄时论讫即出。竟不知之。后日更造。乃见造诸丧具。因问其故。乃云。法师昨为北僧所难。乃因即致死。众不识胄。不之擒捉。闻告自审退而潜焉。经于数日后得陈僧。将挟复往他讲所。论义者无不致屈。毙者三人。由此发名振绩。大光吴越。隋初度北依远法师。止于京邑住净影寺。听徒千数并锋锐一期。而胄覆述竖义神采秀发。偏师论难妙通解语。远制涅槃文疏。而胄意所未弘。乃命笔改张剖成卷轴凿深义窟利宝罔遗。远闻告曰。知子思力无前。如何对吾改作。想更别图可耶。胄曰。若待法师即世方有修定。则胄之虚名终无实录。远乃从之。疏既究成。分宗匠世。亟有陈异。远亡之后。敕令于净影寺为涅槃众主。开皇将末。蜀王秀镇部梁益。携与同行。岷嶓望德日归成务。逮仁寿末岁。还返关中。处蜀道财悉营尊像。光坐严饰。绝世名士虽途经危险。而步运并达。在京供养以为模范。会文帝置塔。敕送舍利于梓州牛头山华林寺。严舆将达。感猪八头突到舆下从行至馆。驱逐乃走。还来如故。渐至城治。黑蜂四枚形甚壮伟。随舆旋繞数匝便去。既至州馆夜放大光明彻屋上如火焰发。食顷方灭。又掘塔基入深丈余。正当函处得古瓷瓶。无盖有水。清澄香美。乃用盛于函内。寺有九层浮图。从西南角第二级放光。上照相轮如五石瓮许。黄赤如火良久方隐。又堂内弥勒像亦放眉间紫光。并二菩萨亦放赤光通照寺院。前后七度。众人同见。除不来者。及大业造寺。广召德僧。胄应高选。又住禅定屡开法席。传向相寻因感风疾。唇口喎偏。时人谓。改张远疏之所及也。初远以涅槃为五分。末为阇维分。胄寻之揣义改为七分。无有阇维。第七云结化归宗分。自风疾多载。而问难寻常。为诸学者所共惊惮。后忽患损口如恒日。胄曰。吾患既差命必终矣。此不可怪。理数然也。大业十三年欲返本寺。众不许之。乃以土塞口。欲自取死。寺众见其志决。方复开许。以武德三年八月内终于净影寺。春秋七十有一。初患笃谓门人曰。吾一生正信在心。于佛理教无心轻略。不虑净土不生。即令拂拭房宇。烧香严待。病来多日委卧不起。忽尔自坐合掌。语侍人曰。安置世尊令坐。口云。世尊来也。胄今忏悔惭愧。如是良久曰。世尊去矣。低身似送。因卧曰。向者阿弥陀佛来。汝等不见耶。不久吾当去耳。语顷便卒。葬于城南韦曲之北崖。遵遗令也。弟子慧威住大总持。讲寻宗迹著名京室。
上篇:敬脱(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 下篇:辩相(唐京师胜光寺)[《续高僧传》卷十二] |
亦名:盗法物结罪 子题:盗他经卷计纸墨结重、偷经物满五得重、烧故经得重罪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正盗)盗...
略二种如是等功德
唯识
圣性离生
闇心
跋折罗
国忌斋
四无碍解
新加坡佛教
非我计我见
狮子吼
泥缚些那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超越善与恶的观念

佛法化导,救人心之陷溺
一切皆是禅

极乐世界是人们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吗
大安法师:菩提心的八种相状
贪小失大

具缚凡夫,欲度众生,无有是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