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禅宗公案名。唐德宗时,马祖道一禅师印可法嗣大梅法常之语。景德传灯录卷七(大五一·二五四下):“大寂闻师住山,...(行事)修法华三昧行法之法会也。...天台宗以法华之妙异相对于“尔前”带粗之妙,乃为纯一无杂之醍醐妙味,故称纯圆独妙。所谓尔前,乃天台宗于五时八教...Jiangjingwen 佛教僧人教化世俗人等的通俗化讲经的讲唱底本。六朝以来,佛教僧人在保持固有的转读、梵呗、唱导...体与相之并称。本质不变而为差别现象之所依者谓之体,依于体而外现之差别现象谓之相。盖体者,为一、绝对、无限、真...(术语)真言宗所立三种成佛之一。谓一切众生本具两部之曼荼罗而本觉常住也。...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属于十七种国土庄严之一。谓庄严极乐净土之种种珍宝皆悉柔软,能令触者得胜乐功德。出于天...天台宗所立之教说。天台宗自谓以圆顿之妙觉,一心信行,则可于现世中自凡夫位跃登妙觉之佛果;而谓三论、唯识等他宗...于寺院中,未行剃染而服种种净业作务者。又称道人、苦行、寺官。起源于印度。又禅林中,于僧堂给侍粥饭之职务;或浴...(347~411)又称支昙谛。俗姓康。先祖为康居国人,汉灵帝时来华,遇乱,移居吴兴。十岁出家,所学无师,博闻强记,...(杂名)天竺国。有伽蓝名招提。其处大富。有恶国王利于财。将毁之。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停毁。自后改招提为白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人之所知。愚者但具其灵,而不求其所知,...
你只要有信心,肯登船到西岸去,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不是靠你的自力修行,完全是靠大愿船的力量。这个比喻是非常好...问: 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在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是否也尽可能在数小时之内不要触碰它们? 大安法师答: ...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很痛苦,我改变一个环境。其实你错了,你环境改变不了的,因为...
佛住世弘法时,有一位住在弥絺罗国中的婆罗门妇女名叫婆私吒,因为第六个孩子刚刚丧命的缘故,悲伤过度而神志昏乱,...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只是一种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比方说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乃至于闻言...导语: 你会喝水吗?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你却未必做得正确。你喝得水到底安不安全?你的体质该喝什么水?三杯救...
人一生中所面临的俗事,就像永无止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而来,但我们到最后都是两手空空,什么也留不住,我们的脑...
僧生(晋蜀三贤寺)[《高僧传》卷十二]
【历代名僧辞典】
释僧生。姓袁。蜀郡郫人。少出家以苦行致称。成都宋丰等请为三贤寺主。诵法华习禅定常于山中诵经。有虎来蹲其前。诵竟乃去。后每至讽咏辄见左右四人为侍卫。年虽衰老而翘勤弥厉。后微疾。便语侍者云。吾将去矣死后可为烧身。弟子依遗命。
上篇:竺法纯(晋山阴显义寺)[《高僧传》卷十二] | 下篇:法宗(宋剡法华台)[《高僧传》卷十二] |
(公案)师出家,依沩山禅会。祐和尚知其法器,欲激发智光。一日谓之曰:吾不问汝平生学解及经卷册子上记得者,汝未...
梅子熟也
法华三昧会
纯圆独妙
讲经文
体相
理具成佛
触功德
一生入妙觉
净人
昙谛
白马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推荐】如果你有信心,往生净土是极容易的
动物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放下我执偏爱 永离苦恼束缚

大妄语的过失
喝水也有学问,十个喝水的坏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