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民国初年法相学者。字撷云。生卒年不详。毕生致力于佛学研究。曾游学于杨仁山之祇洹精舍,与欧阳渐有同门之谊,于唯...(经名)法华三昧经。一卷,刘宋智严译,众会欲问佛,佛放口光,遍照十方,即不见佛。大众各入三昧亦观察不可得。罗...(Neumann, Karl Eugen, 1865~1915)为十九至二十世纪初奥地利之印度学、佛教学学者。尤以巴利语之研究有极深造诣...(术语)法藏菩萨建四十八愿中,以第十八愿为王本愿,其说十八愿成就之文,谓之愿成就文。在无量寿经下卷之初(四十...Zhongguofojiaochuanji 中国佛教僧人列传。初见于魏晋南北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别传。个别高僧的单篇传记...说明佛教教义之用语。乃自法之本体(体)、其所显现之现象与特质(相),及其作用(用)等三面考察时所用者。即起信...(术语)万有一一悉皆具三千诸法,谓之理具三千。对于事造三千而言。...即愿佛之光明照触十方世界众生,令得远离罪恶、身心柔软。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三十三愿。又作光明摄益愿、蒙光获...谓竭尽一生护持戒律,不犯淫戒,或不接近异性,而过一种清净之生活。 p30...凡二十卷。南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撰。全称净住子净行法门。本书乃叙述佛道修行之要旨,基于我国儒家之伦理精神,释说...北齐僧。河北人,俗姓程。神采出众,善能讲说。初事法光为师,受具足戒前,遁归入宦。元魏时任员外郎。二十三岁,决...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金光明最胜王经...一、观音菩萨 救苦救难 圣像金容 家家供奉: 大乘妙法莲华经中,第二十五品所叙述的是观世音菩萨的故事。 在中国...
当你布施的时候,如果碰到这些人(盲聋喑哑)了,你要生起大慈悲心,特别是学佛的弟子,不是给他几个钱的问题,钱只...从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脚下,有一位修行人在那里过着平静地修行生活。 有一天,当这位修行人出门的时候,忽然发...
其次一个问题,我们信佛的人,家庭里面为什么要供佛?《金刚经》上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是无相的,我为什...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医治的方法。当时正好遇到天人们入欢喜园,目连尊者只好先站在...
从前有两位太学生,同年同月同日同个时辰出生,又同年分发官职,只隔一个省。 他们两个人互通消息,以明白彼此的吉...现在世界各国的素食馆都像雨后春笋般林立,欧美先进国家的大学里也陆续开始在兜售素食便当,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营养...
原文: 接手书,不胜伤时之感,十余年来,天灾人祸,相继降作,总由不知三世因果,唯欲自利,不顾杀生害命,以及害...
法宗(宋剡法华台)[《高僧传》卷十二]
【历代名僧辞典】
释法宗。临海人。少好游猎。尝于剡遇射孕鹿母堕胎。鹿母衔箭犹就地舐子。宗乃悔悟。知贪生爱子是有识所同。于是摧弓折矢出家业道。常分卫自资受一食法。蔬苦六时以悔先罪。诵法华维摩。常升台讽咏。响闻四远。士庶禀其归戒者三千余人。遂开拓所住以为精舍。因诵为目号曰法华台也。宗后不测所终。
上篇:僧生(晋蜀三贤寺)[《高僧传》卷十二] | 下篇:道冏(宋京师南涧寺)[《高僧传》卷十二] |
(公案)禅师云:如人上树,口衔树枝,手不攀枝,脚不踏树。树下有人,问西来意。不对即违他所问,若对又丧身失命。...
梅光羲
法华三昧经
纽曼
愿成就文
中国佛教传记
体相用
理具三千
触光柔软愿
一生不犯
净住子
昙遵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佛教妇女的故事

碰到这些人,应当在财施中加上法施
还是在于你的心

信佛的人为何要供养佛像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惜福长寿,奢侈短命
素食已成了世界的流行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