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真言)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三种陀罗尼之一,破三障中业障之陀罗尼也。止观二曰:破恶业陀罗尼能...(术语)誓约之言。法华经见宝塔品曰:今于佛前自说誓言。...禅林用语。又作一家筵、一家宴。本指不招请他人,只为自家人举行之宴。在禅门中,则指新任住持入山时,不招请其他寺...(术语)十智之一。知世俗事之智也。大乘义章十五曰:言等智者,世俗之慧,等知诸法,故名等智。...(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明十善十恶之果报,兼说饮酒有三十六失。...【知识】 p0818 瑜伽八十三卷二页云:宿昔同处居家乐故;名为知识。...指观无量寿经两种译本之一存一阙。据唐代智升之开元释教录卷十二、卷十四等所记,一存者,乃刘宋元嘉(424~453)年...【四种思议】 p0431 瑜伽六十五卷一页云:谓若略说,有四种思议:一、事思议,二、有非有思议,三、因果思议,四、...法华经劝发品所说三陀罗尼中之第一旋陀罗尼。即旋转凡夫执著于诸法有相之心,使达于空理之智力。相当于天台宗“空、...清净的行为,即断绝淫欲的行为。修梵行的人死后可生于梵天。...(术语)法华已前佛为方便说故,不说声闻缘觉二乘之作佛,至法华说真实之一乘,始说二乘作佛,与以记别。辅行六曰:...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
大乘经论中,记载了佛陀金口亲宣的五个不字! 不忘念是《遗教经》里边儿说的;《大乘起信论》里面说了一个不变随缘...
这个地方重点在这四个字,知心无念。我们一念心,每个人都很复杂,有很多很多的妄想,但是你一定要知道,这个妄想都...
原文: 若大通家,则禅净双修,而必以净土为主。若普通人,则亦不必令其遍研深经奥论,但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阿难:又称阿难陀,王舍城人,佛陀的堂弟,也是他的侍者。是佛陀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中的一位,被称为多闻第一。他在佛...问: 菩萨为何有无明?菩萨的无明与众生的无明有何不同?能否觉无情,如果不能,怎么会有情及无情同圆种智? 中台禅...人有短,切莫揭。这是当人,你看到人有短处,你要懂得要爱护他。人都有自尊,人都有面子,你不可以揭他的短,让他很...
念佛是长是久,各人因缘善根有差异。但无论他念佛时间的长久,只要具足信愿,都能往生。《观无量寿佛经》讲的临命终...
我虽然刚学佛就背下大悲咒,但大概是13年末14年初才开始每天固定持大悲咒,当时还是每天15遍的持,但没有明显的感应...
涉公(晋长安)[《高僧传》卷十]
【历代名僧辞典】
涉公者。西域人也。虚靖服气不食五谷。日能行五百里。言未然之事。验若指掌。以苻坚建元十二年至长安。能以秘咒咒下神龙。每旱坚常请之咒龙。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坚及群臣亲就钵中观之。咸叹其异。坚奉为国神。士庶皆投身接足。自是无复炎旱之忧。至十六年十二月无疾而化。坚哭之甚恸。卒后七日坚以其神异。试开棺视之。不见尸骸所在。唯有殓被存焉。至十七年。自正月不雨至于六月。坚减膳撤悬以迎和气。至七月降雨。坚谓中书朱肜曰。涉公若在朕岂燋心于云汉若是哉。此公其大圣乎。肜曰。斯术幽远。实亦旷古之奇也。
上篇:安慧则(晋洛阳大市寺)[《高僧传》卷十] | 下篇:昙霍(晋西平)[《高僧传》卷十] |
(术语)十地之第一位。与欢喜地同。...
破恶业陀罗尼
誓言
一家宴
等智
分别善恶所起经
知识
一存一阙
四种思议
一旋陀罗尼
梵行
二乘作佛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五「不」连贯起来的修行路

知心无念,这个概念很重要

这个法门看似平常无奇,利益却不可思议
多闻第一的阿难
菩萨的无明与众生的无明有何不同
人有短,切莫揭

刚念佛不久的人没助念,能往生西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