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十智之一。知世俗事之智也。大乘义章十五曰:“言等智者,世俗之慧,等知诸法,故名等智。”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语)佛经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无表思】 唯论宗之说。受戒之时,以第六识思心所隆盛之势力,于第八识熏其种子,此思心所之种子有防非止恶的功能...(人名)梵名时婆Jiva,又曰时缚迦Jivaka,译言活命。有二人:一为大医,能活人命者。一由佛受必活命之记别者。俱舍...(1614~1677)明末清初临济宗僧。博罗(广东)人,俗姓黎。世称茆溪行森禅师。其母梦白光入怀而妊,既诞,眉宇俊秀...全一卷。宋代施护译。又作佛为娑伽罗龙经、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佛陀于龙宫为娑...【身土皆通有漏识变及无漏识变】 p0680 成唯识论十卷十九页云:此诸身土、若净若秽,无漏识上所变现者;同能变...指第三禅定之妙乐。与禅定之乐受相应者,为四禅中之初禅、二禅、三禅,其中第三禅为离喜妙乐,即离初禅、二禅之喜乐...即修行佛道之场所。制多,梵语 caitya,又作支提,意译灵庙、塔。据法华玄赞卷十载,有供养舍利者,称窣堵波(梵 s...资持记·释安居篇:“聚落名通大小。乃至一家男女所居,皆是聚落。”(事钞记卷一二·四·九)...(人名)比丘尼。又名莲华色尼,温钵罗苾刍尼,郁波罗比丘尼。佛由忉利天降时,此比丘尼,化为轮王,最初拜佛。智度...(术语)五种唯识之一。谓思惟观察唯识之理,由之而得之果智也。...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碌碌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继是以往,人事日纷,德慧日损,下流之赴,...
《葛藤集》中说南岳怀让见马祖一心一意地想坐禅成佛,于是就拿了一块瓦片在马祖面前磨,马祖大惑不解地问:师父,您...《代序》找回内心的宁静 以前我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口婆心地想规劝他们,但效果不大,因为能接受的人很少。于是,...
在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生命当中会出现两种力量:一个是佛陀的加持力,一个是我们心灵的开创力,佛力...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
问: 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良因法师答: 第一个原因是没有定课,或者是定课不够。一...
有一天,佛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个时候,佛祖告诉诸比丘们说:一位圣王在远国治化之时,如能成就七法,就不...
等智
【佛学大辞典】
上篇:等无间缘依 | 下篇:等众生界 |
【不思议变易生死】 p0340 佛地经论二卷十五页云:如是若在无学位中,回向菩提;由定愿力,数数资昔感现身因,令于...
十方
无表思
活命童子
行森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身土皆通有漏识变及无漏识变
深禅定乐
制多回处
聚落
华色
果唯识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宏海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曾国藩的人生五箴

她不知佛,但一举一动却离佛很近
【推荐】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平静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

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