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十地之第一位。与欢喜地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一)(529~613)隋代僧。汴州陈留(河南开封)人,俗姓孙。少喜游学,遍访齐、周、陈诸国讲肆,又善于辩难,自号三...(杂名)Uttarabhādrapadā,星名。译曰壁宿。见宝星陀罗尼经二。【又】(人名)Bhadrā,比丘尼名。自识宿命,遇...甄叔迦,梵语 kij?uka,意译赤色、肉色花。印度婆罗门教之圣树。又作紧叔迦树、坚叔迦树、紧祝迦树。属豆科之巨木,...(人名)乌臼,嗣法于马祖。见传灯录八,会元三。...为密教所说五智的共通之智。五智,即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乃真言行者发心修行的结...谓现法中。已于三结。永断遍知。谓有身见。戒禁取疑。彼住此断中。未能进求一来果证。名预流果。...梵语 anāsrava-dharma。为“有漏法”之对称。指远离烦恼垢染之清净法。俱舍论卷一(大二九·一下):“虚空等三种...(真言)具名遍法界无所不至真言。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依法界力无等力正等觉信解,以一音声四处流出,普遍一切法界...【不应为依反与为依过失】 p0344 瑜伽九十九卷四页云:若与邪见苾刍勤策,共居住等;为依止等。当知是名不应为依反...犹言不一不异。如水与波,两者有别,故谓不即;水、波之性无别,故谓不离。圆觉经说:不即不离,无缚无脱。...(422~504)南朝梁代比丘尼。成都人,俗姓青阳,名白玉。十一岁从西域禅师疆良耶舍咨受禅法,便欲出家,其母不允,...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弘化社32分本)...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很多普通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逃荒。由于灾民实在太多了,公粮有限,单靠政府救济解...
从前舍卫国中,有一豪贵梵志,财富无数,其人也很聪慧明达,只是堕入邪见,不相信善恶报应,说布施无益。舍利弗以慧...经常会看到有些人持诵某部经或某个咒后,梦中出现很恐怖的事情,或身处极肮脏的环境。有些人就怀疑(甚至毁谤)持诵...念佛,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其功德不可思议。今天能来念佛,这本身就说明了在座的诸位己具有善根福德因缘。希望诸位...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开示,说:世间学问,义理浅,头绪多,故似易反难;出世学问,...杀业最碍往生。即不往生,更须不食肉。庶免未来偿身命债。念佛吃素往生西方,是世间第一功德事。(文钞三编复许止净...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
初欢喜地
【佛学大辞典】
上篇:初禅梵天 | 下篇:别申论 |
亦名:袈裟 子题:道服、染色衣、坏色衣、敷具、卧具、离染服、出世服、离尘服、消瘦服、莲华服、间色服、如来衣、...
僧粲
跋陀罗
甄叔迦树
乌臼
如实智
预流果者
无漏法
无所不至明
不应为依反与为依过失
不即不离
昙晖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范仲淹的另类救灾方式

舍利弗的智慧:施一口水
消业灭罪的种种征兆和梦验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五个好处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印光大师:杀生吃肉的开示--杀业最碍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