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阿赖耶,梵语 ālaya 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术语)菩萨起四弘誓愿,上求菩提,下济众生也。完具此上求下化之二者,名为大菩提心。往生要集上末曰:总言之愿作...【心为等无间法】 p0355 品类足论六卷五页云:心为等无间法云何?谓心为等无间心心所法,若已生,若正生;及无想定...【那】 秦言不。大品云:那字门,诸法离名性相,不得不失故。论曰:即知一切法,不得不失,不来不去。华严唱那...乃具人格之神。有神论宗教,多立有人格之神;然佛教是一种“法信仰”,并不立人格神。诸弟子系透过释尊之人格,而信...【随顺唯法想】 p1369 瑜伽四十二卷七页云: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习随顺唯法之想?谓诸菩萨,应如是学。依托...(杂名)与龙宫同。龙树菩萨入龙宫诵出华严经。三论大义钞一曰:印域探三藏之赜致,虬宫研方等之幽趣。...【有见】 p0536 瑜伽五十六卷四页云:问:何义,几蕴,是有见?答:眼所行义。一蕴一分是有见。 二解 显扬...【命行寿行差别】 p0814 俱舍论三卷九页云:经说世尊,留多命行,舍多寿行。命、寿、何别?有言:无别。如本论...(术语)于佛之说法会坐,对佛发起问答等,以扬发佛意,而成办利益,谓之对扬。佛亦以其对扬者为一会之代表而说法,...【无依】 p1042 集异门论十卷十页云:无依者:谓所发语,不希名利;是名无依。...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
在整个修行当中,必须把你的想像跟感受切割。如果你要修行的话,你的想法不能从感受而来,因为感受所带动的想像,往...一、持咒 修行路上要找到跟自己相应的法门很不容易,并且修行就是要修得与法相应,修得有效果,这最要紧。个人过去...
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当弟子产生妄想,失去正念的时候,禅师常常以不着边际的禅语,或者反问,抑或是棒喝等方式...
佛陀带领弟子们在王舍城弘法时,弟子们心有所感地对佛陀说:世尊!跟随着提婆达多修行,生生世世都被悲愁、苦恼所缠...佛陀住世时,带领为数众多的比丘共同学法修行。某天早上,许多比丘聚在一起,谈论一位言行不一的比丘,这位比丘说起...问∶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慧律法师答∶ 看破,有两个角度∶第一,观不净、苦、空∶你想想看,这个色身从小到...
昔日,有一个小孩,名叫沙弥罗,年七岁,喜好修学解脱道,于是跟随一位沙门出家修行,作其弟子。师徒住在山中,沙弥...
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发现很多的患者,不能够接受传统寺庙的念佛韵调,因为使他们想起死亡办丧事,所以他们内心有排...
慧通(宋京师冶城)[《高僧传》卷七]
【历代名僧辞典】
释慧通。姓刘。沛国人。少而神情爽发俊气虚玄。止于治城寺。每麈尾一振辄轩盖盈衢。东海徐湛之陈郡袁粲敬以师友之礼。孝武皇帝厚加宠秩。敕与海陵小建平二王为友。袁粲着蘧颜论示通。通难诘往反。着文于世。又制大品胜鬘杂心毗昙等义疏。并驳夷夏论显证论法性论及爻象记等。皆传于世。宋升明中卒。春秋六十三矣。
上篇:道猷(宋京师新安寺)[《高僧传》卷七] | 下篇:僧渊(齐伪魏济州)[《高僧传》卷八] |
(菩萨)在金刚界理趣会金刚萨埵之后。青色,两手持摩羯幢。又名爱金刚。...
阿赖耶识
下化众生
心为等无间法
那
人格神
随顺唯法想
虬宫
有见
命行寿行差别
对扬
无依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首愚法师关于修行的开示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善恶猕猴缘
山鼠与狸猫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五母同悲一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