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子题:伏业 随机羯磨·忏六聚法篇:“若作事忏,但能伏业易夺。”(随机羯磨卷下·二三·一二) 羯磨疏·忏六聚法篇...(名数)法华义疏一曰:序者渐也,假时托处,动地雨花,为正说由渐,故名为序也。又序者次也,初明缘起后辩正经,盖...亦名:应法和合、和合之相 子题:和合、三和、身和、应来者来、身集、心和、应与欲者与欲来、心集、口和、现前得诃...(术语)梵语Upanāha之译。心所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即结怨烦恼之精神作用也。俱舍论二十一曰:恨者,谓于...即俱生法执、分别法执。(一)俱生法执,乃无始时来,熏习成性,常于一切法妄生执着,亦即与身俱生之法执。(二)分别法...(1285~1373)元末临济宗僧。浙江慈溪人,俗姓王。字梦堂,号酉庵。六岁丧父,奉母命习儒。及长志求出世间法,礼奉...位于韩国京城庆幸坊之古寺。创建于朝鲜世祖九年(1464)。十一年,建立十三层窣睹婆,内置佛陀分身舍利、新译圆觉经...(术语)普者普遍,等者齐等也,住此三昧则普见一切诸佛,故名普等三昧。无量寿经上曰: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术语)安稳业之对。不善业也。以其为受苦报之因,故有此名。...(名数)扇底迦有四法,布瑟致迦有九法,阿毗遮罗迦有七法。是名二十种护摩法。此中更广之,则有一百一十种之火法,...(名数)就金刚界之五智如来而各分忿怒王也。补陀落海会轨曰:以五智忿怒相配五智:不动尊毗卢遮那忿怒,降三世尊阿...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这个故事说的是悔悟,取自《杂譬喻经》。 古时候,有个国王得了一种怪病,他总是莫名其妙地出现头疼脑热的症状,而...
娑婆安乐的果报,在经典上讲一个譬喻: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 我们也承认娑婆世界有一些安乐的...
经云: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僧服不随俗流转,世出世间无价宝。 在衣食住行无时不向奢...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弘化时,当时有无数已证得道果的弟子为常随众。国内有一位婆罗门,贫穷困乏,无钱又无食...人生由于名利等引起烦恼、挫折,因而生出痛苦。那么,根据佛法如何来求得人生的真谛?什么是人生真实的道理?怎样才...XXX、XXX、XXX,我的亲人们、孩子们: 今天我趁着身体康健、头脑清晰时立遗嘱,你们不要觉得惊诧和不吉利。人生无常...
忏仪在佛门里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仪式。以修行的阶次来讲,它是最前面的忏悔业障;以修行的戒、定、慧来讲,它...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报以及产生很多善恶的想像。我们这一念心,可能会随顺妄想,...
竺法崇(晋剡葛岘山)[《高僧传》卷四]
【历代名僧辞典】
竺法崇。未详何人。少入道以戒节见称。加又敏而好学。笃志经记而尤长法华一教。尝游湘州麓山。山精化为夫人。诣崇请戒。舍所住山以为寺。崇居之少时。化洽湘土。后还剡之葛岘山。茅庵涧饮取欣禅慧。东瓯学者竞往凑焉。与隐士鲁国孔淳之相遇。每盘游极日。辄信宿妄归。披袊顿契。自以为得意之交也。崇乃叹曰。缅想人外三十余年。倾盖于兹不觉老之将至。后淳之别游。崇咏曰。皓然之气犹在心目。山林之士往而不反。其若人之谓乎。崇后卒于山中。着法华义疏四卷云。时剡东仰山复有释道宝者。本姓王。琅琊人。晋丞相道之弟。弱年信悟避世辞荣。亲旧谏止莫之能制。香汤澡浴将就下发。乃咏曰。安知万里水。初发滥觞时。后以学行显焉。
上篇:于道邃(晋炖煌)[《高僧传》卷四] | 下篇:竺法义(晋始宁山)[《高僧传》卷四] |
1、开悟之士,菩萨的德名。 2、以法开导众生之士,为和尚的尊称。...
事忏伏业
序四义
羯磨十缘第五应法和合
恨
二法执
昙噩
大圆觉寺
普等三昧
不安稳业
二十种护摩法
五忿怒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最不称职的御医

娑婆世界的安乐夹杂着毒药

虚云老和尚: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

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
惟贤长老《人生的真谛》
净业行人的遗嘱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