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堂塔)禅刹之僧堂东面中央有安置圣僧之龛,其前面为前堂,后面为后堂,各有一首座统领之。见象器笺一。...(术语)有为法其外相虽有种种差别,然其内情为一、如波之姿虽异,而其水性则一、故云无差别。...【杂阿笈摩】 p1413 瑜伽八十五卷二页云:杂阿笈摩者:谓于是中世尊观待彼彼所化,宣说如来,及诸弟子,所说相应,...(术语)薰为薰习,如薰香于衣也。修者修行。以德薰身修行也。观无量寿经曰:戒香薰修。八十华严经二十五曰:恒普薰...【具足安住】 p0825 瑜伽三十三卷十页云:言具足者,谓已获得加行究竟果作意故。言安住者,谓于后时,由所修习...又作我法俱有宗。为华严宗对佛教教义之分类所判十宗之第一。指立“我”与“法”俱为实有之宗。为人天教及小乘二十部...谓众生皆有善根,故若欲度化,则随应其机,而施之以适宜之教法。法华玄义卷一下(大三三·六九一上):“夫教本应机...(381~450)北魏宰相。清河(山东)人,字伯渊。从其父崔宏受经史百家之学,志于实现儒家政治社会之理想。泰常八年...(杂语)讥死阅经典之僧也。传灯录曰:古灵神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求出。师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谓用力压榨沙土而沙中终不出油,比喻事物之不可得。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五(大一二·五一五中):“心亦如是,本无贪相...【得胜义】 p0994 辩中边论中卷四页云:二、得胜义。谓涅槃。此是胜果;亦义利故。 二解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三页云:...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佛说无量寿经》 ...● 一坐坐了几千年 前边提到坐禅要有忍力,不怕苦二十一个钟头。你看古来那个窥基祖师,他的前生,你看他多苦,坐那...
你在一个大众团体当中,有没有威信,有没有威望,你的话,是不是人家愿听,愿受你的指挥?有威德的人能够做领导,没...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施比受更快乐!我们办公室的庞老师说过不止一次,因为她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从她脸上如春花般灿烂的笑容就能看出。每...
如来有十种力量,具足十种力。 (一)处非处智力: 他知道一切事物哪个是合乎道理的、哪个是非道理的,知道事物道理跟...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一日,对比丘众开示:过去圣王在治理国家时,若成就七种法,便不会被怨家、盗贼...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
竺法义(晋始宁山)[《高僧传》卷四]
【历代名僧辞典】
竺法义。未详何许人。年十三遇深公便问。仁利是君子所行。孔丘何故罕言。深曰。物尟能行是故罕言。深见其幼而颖悟。劝令出家。于是栖志法门从深受学。游刃众典尤善法华。后辞深出京。复大开讲席。王导孔敷并承风敬友。至晋兴宁中。更还江左憩于始宁之保山。受业弟子常有百余。至咸安二年。忽感心气疾病。常存念观音。乃梦见一人破腹洗肠。觉便病愈。傅亮每云。吾先君与义公游处。每闻说观音神异莫不大小肃然。晋宁康三年孝武皇帝遣使征请出都讲说。晋太元五年卒于都。春秋七十有四矣。帝以钱十万买新亭岗为墓。起塔三级。义弟子昙爽。于墓所立寺。因名新亭精舍。后宋孝武南下伐凶。銮旆至止式宫此寺。及登禅复幸禅堂。因为开拓。改曰中兴。故元嘉末童谣云。钱唐出天子。乃禅堂之谓。故中兴禅房犹有龙飞殿焉。今之天安是也。
上篇:竺法崇(晋剡葛岘山)[《高僧传》卷四] | 下篇:竺僧度(晋东莞)[《高僧传》卷四] |
非想非非想处,梵名 Naiva-sajjānāsajjāyatana,巴利名 Nevasaānāsaāyatana。非想非非想乃就此天之禅定而称之...
前堂
无差别
杂阿笈摩
薰修
具足安住
法我俱有宗
机宜
崔浩
钻故纸
压沙油
得胜义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不能为了懈怠放逸而取底限
三车祖师--窥基法师

威望与卑贱的因果
圣严法师:独修与共修的差别
施比受更快乐

如来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

若能成就此七法,魔王便无法乘虚侵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