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梵语Upanāha之译。心所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即结怨烦恼之精神作用也。俱舍论二十一曰:“恨者,谓于忿所缘事中,数数寻思,结怨不舍。”成唯识论六曰:“云何为恨,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为性。能障不恨,热恼为业。谓结恨者,不能含忍,恒热恼故。”俱舍论摄于小烦恼地法,以为有别体,唯识论以为随烦恼之一,瞋恚之一分,而无别体。顺正理论五十四辨恨与忿之差别曰:“如桦皮火,其相猛利,而余势弱,名为忿。如冬室热,其相轻微,而余势强,名为恨。”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欲为根本】 p0986 瑜伽九十七卷九页云:当知此中一切法者:谓善法欲、清净出家;为证涅槃,先受持戒;由是渐次、...据未曾有因缘经卷下载,昔有造作非法之五比丘,后生于人间为阐提罗。阐提罗,又作扇提罗,为缺男女根者。此五比丘于...(杂语)人之寿命,随光阴而迁谢,故曰命光。楞严经四曰:纵汝形消,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一)唐代僧。潞州(山西长治)人。生卒年不详。精研四分律,著有章钞,于法住寺御众扬化。韩、潞、沁、泽四州诸众,...真正的我。凡夫执著五蕴假合之身为我,其实那是假我,要像佛那样具有八大自在的我,才是真我。...五种问难的原因,即:不解故问、疑惑故问、试验故问、轻触故问、利乐有情故问。...(地名)梵音Gṛdhrakūṭa。耆阇崛者巴利音Gijjakūṭa。又曰伊沙堀,揭梨驮罗鸠胝,姞栗陀罗矩吒。山名。译曰鹫头...梵语 mahāsarnāha-sannaddha。广大之誓愿。又作弘誓愿、大誓庄严。以其所愿之事,广大普被众生,故称弘誓。其梵语...子题:乞法量、作房量、一磔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中。若作此房,先知无妨难已,然后来僧中乞法。若不可信,一...又作如意轮观音法、如意轮宝珠法。即以如意轮观音为本尊,以祈求福德增长、意愿满足、罪障消减、诸苦灭除而修之法。...【摄诸道道】 p1459 杂集论九卷十五页云:摄诸道道者:谓三无漏根。由此能摄初中究竟一切道故。未知欲知根、摄方便...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原文: 唐抚州刺史妇祖氏,皈敬地藏大士,信心真切,惟生身父母尚未生信,祖氏乃为父母舍钱帛,造金色地藏菩萨像一...佛陀昔日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众开示:天上的云层有四种状态,是哪四种呢?有一种云层出现时会打雷...很多人对于佛教徒出家离欲十分不理解,而且认为佛教对于父母不敬,现在的社会对于孝的概念也逐渐在淡薄。那么佛教徒...人世间最无私的就是父母的爱,人世间最难以报答的就是父母的恩,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敬父母。 人来到...佛陀再次告诉我们;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人因为不明了事理,所以很痛苦的过日子。其实并没有人让他...有几位学生,见了我说道:师父,我们急切地希望学得快些、多学一些。随后又调皮地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今...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蕅益大师《弥陀要解》 念佛法门,我们讲本尊相应,...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则所谓捨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结,又复理路不清,戒...
恨
【佛学大辞典】
上篇:洛阳伽蓝记 | 下篇:屋里人 |
【身识缘共相境】 p0678 大毗婆沙论十三卷十三页云:问:云何身识缘共相境?以五识身、缘自相故。答:自相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