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名数)大乘义章十九曰:如来之三业,纯净离过,不须防护,名为三不护。诸罗汉之三业虽净而常须防护,方能离过,如...谓以持戒之功德,往生极乐净土。观无量寿经举出欲生极乐国土者,当修三福,其中第二福为(大一二·三四一下):“受...指人身的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等十二种身器。...(书名)天台菩萨戒经义疏之略名。又,南山四分含注戒本疏之略名。...何故真如名为法界?一切声闻独觉诸佛妙法所依相故,如善法真如,当知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亦尔。...愿有总愿和别愿之分,如四弘誓愿是总愿,如药师十二愿和弥陀四十八愿是别愿。...(1898~1987)福建浦城人,俗姓郑。年三十,礼建宁宝莲寺世宗和尚出家。翌年,受具足戒于浙江天童寺。民国二十四年...(术语)一作故作业,故思造业,故思所造业。故意所作之身语业曰故思业,不识而作者,曰不故思业。感苦乐之果者,限...(地名)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台山在五台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三十里。水经注,山五峦...(杂语)信因果之理行善事之人也。无量寿经下曰: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善不善业,于善趣恶趣中感生异熟时,有招引业圆满业。招引业者,谓由此业能感异熟果。圆满业者,谓由此业生已领受爱...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问: 请问师父大乘具体有哪些经典,小乘具体有哪些经典?大小乘有什么区别? 宏海法师答: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可以从...佛陀在舍卫国的只洹精舍度众时,城中有一大富长者,育有一子,年约十二、三岁。当长者夫妇往生时,其子年纪尚幼,不...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 我说:没有,一点神通都没有。我既不会看地理,也不会算命,也不像商业钜...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谓心平,就是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心无所住,乐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时候,心...
一、广阔的人生和宇宙观 佛学在分析世出世间的森罗万象时,小乘有七十五法,唯识发展为百法,其中有为法共九十四种...一个村庄坐落在沙漠地带,村人赶集必须穿过那片气候无常的大沙漠。沙漠中行路很难,即便是本村人,也常常会迷路。因...
送终是大事,一切众生都迷惑这件事情。所以地藏菩萨就在这个法会上,就对着佛以及与会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来劝说...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无主宰的自由心;无分别的平等心;护生命的慈悲心;厌娑婆...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四卷,唐代窥基撰,略称《成唯识论枢要》,系唯识三疏之一。本书初叙成唯识论之成立、传入、揉译等因缘,次释本论之题目及所被之根机。再次释论文,于《成唯识论述记》之未详尽处,更详加解释。其中对于唯识三十颂科判、五种性、三类境等问题,均广泛加以解释。注释书有唐代智周撰的《成唯识论枢要记》二卷,唐代憬兴撰的《成唯识论枢要记》二卷。
上篇:成唯识论述记 | 下篇:成唯识论圆测疏 |
梵名 Aksobhya-buddha 之意译。音译阿閦佛。教王经、略出经等所载之不动佛(或不动如来)系指东方之阿閦佛。大日经...
三不护
戒门往生
身器十二
戒疏
真如名为法界
总愿
本道
故思业
五台山
善人
善不善业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小乘有什么区别
慧不贪欲

【推荐】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苦乐勿忘念佛

唯识学的精华
为别人留一条路

临终之日千万不要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