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一)梵语 sādhya。指教导众生,使其转化改变。即普通所谓之教化、劝化(劝入正道)、化导、化益(利益教化)、化度...梵语 nisadyā,巴利语 nisajjā。为行、住、坐、卧四威仪之一。指整衣正容而坐之仪相。有结跏趺坐(又作跏趺坐、趺...心所名,即自己反省,羞耻自己罪过的精神作用。...(1898~1975)浙江崇德人。浙江杭州第一师范毕业。曾从弘一大师习画,深受大师器重。后赴日本深造。返国后,模仿日...(书名)大乘起信论之略名。马鸣菩萨作,有二译:一梁真谛译一卷,二唐实叉难陀译二卷。为使起正信,说大乘之极理者...【四无色寿量】 p0448 大毗婆沙论八十四卷七页云:如契经说:空无边处,二万劫寿,识无边处,四万劫寿,无所有处,...(名数)声闻乘之十八有学也...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萨埵,梵语 bodhi-sattva,巴利语 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术语)又曰欢喜地。菩萨修道位十中之第一地。菩萨既竣第一阿僧祇劫之行,无始已来,初发真无漏,而达于一分二空所...(?~1179)宋代僧。洛阳人。字蒙堂。少投东京奉先院出家。宣和(1119~1125)初年赐牒,于庆基殿落发,受具足戒后...(术语)极无自性心之略。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九住心,以配于华严宗。...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第一与人为善: 何谓与人为善,念念不忘为大众着想,维护真理原则,即是与人为善: 第二敬爱存心: 何谓敬爱存心,...
十念往生,在这样的一个修行法门当中,它确实非常奇特,难以相信。有人就曾经质疑,说:这个佛经常常说,这个业力呀...
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灵光独耀。这一十六字,就是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方法,基本次第。这一十六字,究竟怎么...要使我们所处的世界变成净土,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不管外在的环境如何,最重要的是先从个人做起。首先自己不做有损他...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位年近八十岁的婆罗门,他虽家财万贯,却顽固闇昧,悭贪成性,不肯布施,难以教化,既不...
大家要注意!业果已成熟,业报一现前时,就没有办法免苦了;好像一个人已被冤家捉到,那就很不易脱离。在未捉到以前...这句名号我们要念呢,要有一些前提:第一是信愿,第二要一门深入。其实一门深入与信愿正好是成正比例的,他信得深才...有时我们在沟通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令式』、或『上对下』的说话方式,例如:『你错了,你错了,话...
成唯识论述记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成唯识论述记】凡十卷,唐代窥基著,又称《成唯识论疏》,系注解《成唯识论》一书的著作。撰者为玄奘三藏上座弟子,亦为开创唯识宗的初祖,本书中以佛教论理学破斥小乘、外道,并说明万法唯识之奥义。本书问世以后,成为研究唯识学的重要论典。本书内容分为五门,即:一、教时机,分为说教时会与教所被机两种。二、论宗体,以唯识为宗而谓其体有四重。三、藏乘所摄,谓《成唯识论》为一乘之所摄,并为三藏中之菩萨藏所摄。四、说教年主,以慧恺之俱舍论序论说世亲与十大论师之年代。五、本文判释,即就本文述释其义。注释书有唐代道邑的《成唯识论义蕴》五卷、如理的《成唯识论疏义演》二十六卷、灵泰的《成唯识论疏钞》十八卷等。本书另有六十卷之单行本。盖自元代以来,本书即告失传,清末杨仁山居士得之于日本,遂集缁素之力,锓板刊行。
上篇:成唯识论了义灯 | 下篇: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
凡十二卷。宋代僧道潜撰。又称参寥子诗集。参寥子为道潜之号。其诗甚能表现其个性,颇少含蓄,然不落俗套。诗集传世...
化
坐
惭
丰子恺
起信论
四无色寿量
十八学人
菩萨
极喜地
中仁
无自性心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随缘行善积德的方法

何故临终十念可灭一辈子罪业

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方法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

生死事大 无常迅速
